面對世界宏觀經濟形勢日益復雜,國際出口市場不斷疲軟,本鋼產品出口卻一路逆襲,逐年遞增,連續4年在全國鋼鐵企業拔得頭籌,獲得鋼企出口冠軍。2013年又以年出口簽約量440萬噸,穩居鋼企出口榜首。
其奧秘何在?
這是近年來本鋼堅持貫徹落實遼寧省“走出去”戰略的成果,也是本鋼定位于國際化戰略,實施全球化經營,向世界營銷本鋼,做大市場優勢、做強資源平臺、做優結構調整而結出的“碩果”
做大市場優勢:
從“跟跑者”到“領跑者”
全球經濟一體化,世界變成了一個地球村。本鋼以“世界的眼光”,立足中國市場,放眼國際市場,定位自己的發展方向——
從“十五”開始,本鋼就吹響了進軍國際市場的號角。2005年,本鋼成為第一個進入南美市場的中國鋼企;2006年,本鋼實現了中端產品和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并連續3年在韓國保持市場占有率第一;然而,那時的本鋼產品份額很小,僅僅是國內鋼企出口的一個“跟跑者”。2008年,一場世界性的金融危機席卷了全球,國際鋼材市場一度低迷。本鋼也不能幸免,不但新用戶難以開發,就連一批老用戶也紛紛失去,外銷幾乎降到了“冰點”。
2009年,本鋼充分利用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鋼材市場重新洗牌的時機,不斷收復“失地”,開拓新領域,搶占新市場。當年實現出口95萬噸,躋身全國鋼鐵企業出口的前三甲,本鋼在海外的合作伙伴,已由原來的不足20家發展到了42家。
首次打贏金融危機后的這一次翻身仗,使本鋼更加堅定了放眼全球,搶占新一輪國際競爭高地的信心。
本鋼決策者開始對全球市場進行謀篇布局,部署全方位進軍海外,做大出口市場。本鋼準確研判市場形勢,適時加大出口力度,大打“出口牌”,相繼成立了中國香港、韓國、歐洲、北美等國外分公司,逐漸建立起遍布全球的銷售網絡,使本鋼產品遠銷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到2013年,本鋼集團的海外用戶增加到90多家。幾年來,本鋼不斷搶占市場先機,實施全球化經營,使本鋼快速融入國際經濟的大循環。
2010年,本鋼首次實現產品出口非洲市場,同年,本鋼特鋼產品實現出口“零”的突破;2010年本鋼與北鋼合并重組后,新本鋼乘勢做大市場份額,借助本鋼銷售平臺,北營球墨鑄鐵管產品首次打入非洲市場。
2010年,本鋼集團實現出口280萬噸,躍居全國鋼企出口榜首;
2011年,本鋼集團實現出口270萬噸,繼續保持出口領先地位;
2012年,本鋼集團實現歷史突破,出口達到400萬噸,比上年增加48%;
2013年,本鋼集團出口再攀新高,實現440萬噸,比上年增加10%.
從金融危機到歐債危機的幾年間,本鋼不斷鞏固原有市場,開拓新市場,使出口數量和出口創匯額實現大幅度增長,成功實現彎道超車,連續四年的產品出口,在全國鋼企一路遙遙領先。
做強資源平臺:
從“借船出海”到“組團出海”
實施國際化戰略,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本鋼把目標定位在:參與到全球化的競爭中去。如何盡快與國際市場接軌,從“十一五”開始,本鋼開始了大膽嘗試——
“借船出海”,本鋼“兩條腿”走路:一是與國際鋼鐵貿易商聯手,設立了貿易分銷型合資公司,加速推動本鋼產品在國際市場的開拓;二是借助本鋼產品的下游企業,打入國際市場,延伸產品觸角,多角度布局產品出口,加快國際化進程。2006年11月,民族自主品牌華晨成功進駐準入標準最高的歐洲市場,第一批出口的中華車,33個部位用上了本鋼板。本鋼汽車板借助華晨汽車“駛上”德國路,首次亮相國際市場。
隨著產品不斷打入國際市場,本鋼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美譽度也日漸深入人心。本鋼開始建立自己更為廣闊的銷售網絡,與國際知名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延伸產業鏈與重點經銷商建立聯合開發市場機制,做強銷售平臺。同時,建立快速反應機制,緊密結合國際市場變化,準確研判市場形勢,快速出擊;加強對用戶的技術服務,針對不同國家、不同用戶的需求,及時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
從2006年開始,本鋼的熱軋、冷軋、特鋼產品陸續批量為國外客戶供貨。2007年8月,本鋼X70管線鋼,首次通過全球競標,承接了印度某公司3萬噸管線鋼合同,這是本鋼在國際上第一次拿到的一筆高級別管線鋼“大訂單”。
本鋼產品,一次次在國際市場上的成功亮相,也一步步拓展了本鋼銷售網絡的版圖,從“中國地圖”到“世界地圖”,本鋼的產品,正逐漸遍布全球。
2010年,本鋼與北鋼合并重組。重組后的產品家族,又增加了線材、鑄管等“新鮮血液”。新本鋼集團通過外貿客戶資源的有效整合、人員的交流及銷售隊伍的整合,實現了商務合同、市場渠道、客戶服務的統一優化,進一步拓寬了市場空間,使進出口在品種結構、數量、價格等方面更加趨于合理。重組后的第一年,長材出口量實現簽約總量達80萬噸,到2013年已達到138萬噸,增長率達到72.5%.2013年,北營鑄管公司成功開發的系列高防腐性能的污水管、PU鑄管等產品,不斷打入國際市場。目前,“本鋼牌”鑄管產品出口國家和地區已達46個,產品暢銷中東、非洲和美洲等地區。
借助合并重組的優勢,本鋼集團創新出口產品營銷思路,發揮銷售平臺統一整合的功能,打出口“組合拳”,2013年本鋼集團出口產品的品種,實現了從板材、線材到管材等各個品種、規格的全覆蓋,形成了熱軋板、冷軋板、管線鋼、硅鋼、鍍鋅、特鋼、螺紋鋼、線材、球墨鑄管等十余種產品,“組團出海”進軍國際市場。
做優結構調整
從“大路貨”到“高端精品”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深入,競爭的格局日趨激烈,企業間競爭力的較量,越來越多地體現為產品競爭能力的比拼。本鋼把企業競爭的觸角伸向國際大舞臺的同時,也把產品競爭的檔次轉向了“高精尖”。
2005年到2008年前,本鋼出口產品大多為中低端的“大路貨”,而金融危機后,高成本與低迷市場帶來的效益低下,直逼企業快速轉型升級,本鋼適時調整產品格局,把提高產品競爭力和附加值作為主攻方向,增加市場需求好、附加值高的“雙高”產品比重。
本鋼開始推動產品優化升級,以滿足市場需求為出發點,結合用戶需求積極開發新產品,從“十一五”到“十二五”以來,本鋼不斷開發高端產品,以X70、X80、X100為代表的高級別管線鋼,已成為本鋼的名片。汽車板、家電板、管線鋼、集裝箱用鋼等高檔產品研發生產處于國內領先水平,汽車用鋼、管線鋼、硅鋼等12大系列1500多個牌號的高附加值和高技術含量產品,已占總產量的85%.
以“雙高”產品,搶灘國際市場,本鋼快速地調整了出口產品結構。同時,快速打通進軍國際市場的“綠色通道”,近年來,本鋼的“雙高”產品不斷通過中國船級社、美國通用、泛亞汽車、日本日立等國際認證,為本鋼快速進軍海外市場,提供了有效保障,本鋼也成功為德國大眾、寶馬、法國雷諾、標致公司等高端汽車廠家供貨。
為使“高端精品”進軍海外后,能夠站穩國際市場,本鋼以穩定的保障機制做后盾,為出口產品構建持續穩定提升的質量平臺,緊跟市場快速跟進的技術研發平臺、優先生產排程的高效生產平臺,強大的個性化技術服務平臺。針對不同國家、不同用戶的要求,本鋼不斷拓展與國外用戶的合作領域,建立產品研發、供需信息及先期介入等實質性合作,快速響應市場變化,不斷拓展品種市場,提高市場對本鋼產品的認知度,提高用戶服務水平和產品檔次,實現從制造商到材料服務商的轉變。
從2010年到2013年,本鋼以X80為代表的高級別管線鋼、汽車板、家電板、精品長材和鑄管產品,每月以15到30萬噸的數量,裝船運往海外。2013年,本鋼集團北營鑄管公司借助重組優勢,乘勝將新研發的錐形管、防腐管、新型接口鑄管等打入國際市場,其中新型特殊防腐管,還被指定為非洲某國污水處理項目專用管材。
幾年來,在向世界營銷本鋼的進程中,也營銷出自己的精彩——
本鋼通過產品出口,不僅使本鋼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實力得到了增強,也推動了整個集團生產管理和技術水平與國際市場進一步接軌,更贏得了本鋼產品在國際鋼鐵市場上的話語權,在世界舞臺上叫響了一個大寫的名字:“中國·本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