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14日從礦業公司設計研究院獲悉,該院科技人員歷經8年不懈攻關,“低品位橄輝巖型鈦鐵礦選鈦工藝及裝備產業化集成技術研究”圓滿結題。應用該項目成果的白馬選礦尾礦選鈦生產線,于2018年實現了年度達產達效。白馬礦區是攀西釩鈦磁鐵礦四大礦區之一,礦藏豐富。白馬選鈦生產線是對白馬選礦選鐵尾礦進行再次選別處理,其含鈦品位極低,平均品位僅為3.7%,遠低于原生釩鈦磁鐵礦8%至10%的品位。同時,需要克服鐵質橄欖石和伊丁克石在選別過程中的干擾,傳統的強磁浮選工藝無法實現有效回收,其選別難度被業內稱為“世界級密碼”。
白馬選礦廠2006年投產后,每年產出的尾礦,直接排入尾礦庫,沒有得到有效利用。2011年,礦業公司抽調15名科技人員,設立“低品位橄輝巖型鈦鐵礦選鈦工藝及裝備產業化集成技術研究”項目,對白馬選礦選鐵尾礦利用進行攻關。“在白馬選礦廠投產后,我們就針對該廠尾礦綜合利用做過試驗研究。由于選鐵尾礦中礦物組成復雜、回收成本高、產出的鈦精礦品質差,前期試驗研究成果一直未能轉化成工業化生產。”礦業公司設計研究院有關項目負責人介紹,為了高效回收白馬尾礦中的鈦鐵精礦,科技人員采取了多種選礦方法進行回收對比試驗。先后攻克了橄欖石對選鈦過程的干擾、磨礦分級系統高頻細篩分級效率低下等多項難題,并獲得了8項發明專利。通過持續攻關,低品位橄輝巖型鈦鐵礦高效選鈦示范工程中的鐵精礦回收工序,于2013年6月建成并快速達產,每年可回收鐵精礦26.96萬噸以上。鈦精礦回收工序2017年1月投入試生產,當年11月份實現月達產,2018年實現年達產,超過設計產能500噸。目前,白馬選鈦生產線流程順暢,產品質量已超過設計水平,生產成本優于設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