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與其冒流動性泛濫風險競相降息寬松,不如一起解決當前全球經濟最大的風險源——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
近期,全球經濟復蘇出現乏力跡象,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多國紛紛采取降息等釋放流動性的政策應對,全球似乎又陷入了新一輪的量化寬松潮。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本月初稱,正密切關注當前貿易局勢發展及其對美國經濟前景的影響,并將采取適當措施支持經濟增長。這一表態被市場解讀為美聯儲對降息持開放態度,美國股票隨之大漲。要知道,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和2018年,美聯儲分別加息3次和4次,預示對經濟增長的信心。
與美聯儲降息尚處于市場預期階段不同的是,年初至今,全球已有十余家央行實施了降息等寬松政策。今年3月歐央行意外宣布將推出新一輪的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TLTRO),澳大利亞央行6月4日宣布近三年來首次降息,日本央行將會繼續實行寬松政策以支撐日本經濟,印度央行6日開啟年內第三次降息。
降息的背后是全球經濟增長不如預期,根據世行最新預計,2019年和2020年全球經濟將分別增長2.6%和2.7%,比世行在1月的預測值分別下調0.3和0.1個百分點,為2016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其中,發達經濟體今年經濟增速將放緩至1.7%,2020年將進一步降至1.5%。
如果美聯儲降息,其他主要經濟體不排除以相同政策應對,屆時全球將重回2008年經濟危機時期的流動性寬松狂潮,這對近年好不容易進入復蘇態勢的全球經濟,將是一個不小的打擊。而在全球競相寬松之際,主要經濟體似乎更應該思考,有沒有比流動性寬松更好的方法,應對當前經濟困局。
不妨回顧一年多以前,似乎沒有多少人會想到全球經濟會這么快面臨下行壓力,而讓全球經濟衰退的原因,逆全球化抬頭、貿易摩擦升級無疑是最主要的。日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指出,現階段經貿摩擦以及未來摩擦升級的可能性將對全球經濟造成重大沖擊,并導致總共4550億美元的損失,相當于讓2020年的全球經濟總量減少0.5%。
的確,由美國挑起的貿易摩擦對全球經濟的負面影響已開始體現,因為兩大國的經濟體量和與全球供應鏈的密切性,或使全球經濟在不到一年內陷入衰退。而關稅爭端造成了一系列影響,讓市場、投資者信心遭到打擊,這些都無益于全球經濟增長。
此外,像英國脫歐這樣的逆全球化舉動,對歐洲經濟已產生諸多不利影響。截至目前,脫歐公投已過去三年,但脫歐事宜卻一再被延宕,這種不確定性,已成為歐洲經濟一大不穩定因素。
在近期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部長級會議上,也對全球經濟下行多有關注。G20貿易和數字經濟部長會議閉幕后發表的部長聲明稱,有必要采取行動強化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貿易和投資的擴大是促進經濟繁榮和可持續增長的重要因素,而當前貿易環境的風險有可能使世界經濟增速放緩。遺憾的是,由于美國的反對,會議未能將“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寫入部長聲明。
種種跡象表明,逆全球化、貿易保護主義已逐漸被證明是損人不利己的招數。可以說,以鄰為壑的貿易保護主義,于對方和自身經濟都造成了相當程度的負面影響,而發生在這兩大全球經濟體之間的貿易爭端,使全球經濟增長蒙上陰影。
換言之,各經濟體與其冒流動性泛濫風險競相降息寬松,不如拿出誠意坐下來談,一起解決當前全球經濟最大的風險源——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
近期,全球經濟復蘇出現乏力跡象,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多國紛紛采取降息等釋放流動性的政策應對,全球似乎又陷入了新一輪的量化寬松潮。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本月初稱,正密切關注當前貿易局勢發展及其對美國經濟前景的影響,并將采取適當措施支持經濟增長。這一表態被市場解讀為美聯儲對降息持開放態度,美國股票隨之大漲。要知道,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和2018年,美聯儲分別加息3次和4次,預示對經濟增長的信心。
與美聯儲降息尚處于市場預期階段不同的是,年初至今,全球已有十余家央行實施了降息等寬松政策。今年3月歐央行意外宣布將推出新一輪的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TLTRO),澳大利亞央行6月4日宣布近三年來首次降息,日本央行將會繼續實行寬松政策以支撐日本經濟,印度央行6日開啟年內第三次降息。
降息的背后是全球經濟增長不如預期,根據世行最新預計,2019年和2020年全球經濟將分別增長2.6%和2.7%,比世行在1月的預測值分別下調0.3和0.1個百分點,為2016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其中,發達經濟體今年經濟增速將放緩至1.7%,2020年將進一步降至1.5%。
如果美聯儲降息,其他主要經濟體不排除以相同政策應對,屆時全球將重回2008年經濟危機時期的流動性寬松狂潮,這對近年好不容易進入復蘇態勢的全球經濟,將是一個不小的打擊。而在全球競相寬松之際,主要經濟體似乎更應該思考,有沒有比流動性寬松更好的方法,應對當前經濟困局。
不妨回顧一年多以前,似乎沒有多少人會想到全球經濟會這么快面臨下行壓力,而讓全球經濟衰退的原因,逆全球化抬頭、貿易摩擦升級無疑是最主要的。日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指出,現階段經貿摩擦以及未來摩擦升級的可能性將對全球經濟造成重大沖擊,并導致總共4550億美元的損失,相當于讓2020年的全球經濟總量減少0.5%。
的確,由美國挑起的貿易摩擦對全球經濟的負面影響已開始體現,因為兩大國的經濟體量和與全球供應鏈的密切性,或使全球經濟在不到一年內陷入衰退。而關稅爭端造成了一系列影響,讓市場、投資者信心遭到打擊,這些都無益于全球經濟增長。
此外,像英國脫歐這樣的逆全球化舉動,對歐洲經濟已產生諸多不利影響。截至目前,脫歐公投已過去三年,但脫歐事宜卻一再被延宕,這種不確定性,已成為歐洲經濟一大不穩定因素。
在近期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部長級會議上,也對全球經濟下行多有關注。G20貿易和數字經濟部長會議閉幕后發表的部長聲明稱,有必要采取行動強化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貿易和投資的擴大是促進經濟繁榮和可持續增長的重要因素,而當前貿易環境的風險有可能使世界經濟增速放緩。遺憾的是,由于美國的反對,會議未能將“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寫入部長聲明。
種種跡象表明,逆全球化、貿易保護主義已逐漸被證明是損人不利己的招數。可以說,以鄰為壑的貿易保護主義,于對方和自身經濟都造成了相當程度的負面影響,而發生在這兩大全球經濟體之間的貿易爭端,使全球經濟增長蒙上陰影。
換言之,各經濟體與其冒流動性泛濫風險競相降息寬松,不如拿出誠意坐下來談,一起解決當前全球經濟最大的風險源——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