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開盤的歐洲股市已經哀鴻遍野。截至發稿,歐洲斯托克50指數跌10.68%,德國DAX指數跌9.83%,英國富時100指數跌8.19%,法國CAC指數跌10.81%。
3月16日,美聯儲已經打出了一套組合拳:一是取消3月19日議息會議,提前下調聯邦基金利率100個基點至0%-0.25%;二是推出7000億美元的大規模量化寬松計劃,其中購買美國國債5000億美元,購買抵押貸款支持證券2000億美元。三是下調貼現窗口中的一級信貸利率125個基點至0.25%,并將貼現貸款期限延長至90天,借款人可以每天提前還款并可續借。
上投摩根基金認為,此次政策組合拳有利于緩解家庭和企業面臨的現金流風險,防止信用風險迅速上升。在貨幣與財政政策的協調方面,零利率政策也有助于降低美國政府的負債成本,推動相應財政支出計劃的實施。此前出臺的財政政策則在提供疫情防治費用,以及支持受到沖擊的低收入人口和企業部門方面更具針對性。
可以說,此次美聯儲的動作,已經在速度和力度上大大超出了市場預期。市場為什么還不領情呢?
一個段子在坊間流傳——一支部隊正在陣地上嚴陣以待,聽說前面有一支敵人大部隊,但具體多少眾說紛紜,有說一個連的,有說兩個連的,有說一個營的,討論來討論去,大家有點麻木了。這時候,上級突然發下來用來抵抗一個軍的的彈藥和武器……雖然是玩笑,但這次美聯儲出完招后,的確引發了市場的恐慌情緒。
“放眼長遠,受制于疫情時期的信息不對稱,超預期的貨幣寬松會被視為反向信號,導致市場以為自身低估了潛藏的經濟金融風險,進而打擊市場的長期信心。”經濟學家程實認為。
在上投摩根基金看來,由于美國對疫情的防控還處在較早的階段,市場和美聯儲也缺乏足夠的信息來評估經濟受到的影響,而此時利率已經下降至零,這可能導致市場開始擔憂美聯儲還有多少子彈可以在未來使用。疫情造成的外出減少對服務業將造成沖擊,以及油價下行對能源行業的影響,都有可能逐漸顯現,這些可能加劇美國經濟短期衰退的風險。伴隨疫情數據的逐漸披露,這些擔憂可能繼續造成市場的大幅波動。
程實還指出,美聯儲這次的額度政策屬于“重心錯配”,難以穩固經濟動力的根本。第一,從風險性質來看,本次疫情是全球性公共衛生危機,根本的應對政策是防疫抗疫措施。貨幣寬松只是揚湯止沸,難以釜底抽薪。尤其是在美聯儲一次性打光“政策彈藥”之后,如果美國本土疫情出現了大幅升級,金融市場將因為美聯儲后續政策不足,而更加迅速地跌入恐慌之中。第二,從沖擊渠道來看,經濟金融危機主要打擊需求側,而疫情在抑制總需求的同時,更會嚴重破壞供給側。因此,亟待結構性的刺激政策作用于供給側的修復。而美聯儲當前的政策操作雖然力度大、行動早,但是局限于總量性和需求側。
雖然,關于目前是不是金融危機市場還沒有統一意見,但至少美聯儲是把這次波動當做金融危機來對付了。因為當年應對金融危機,也就這些招。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為促進美國經濟復蘇,拉動內需,美聯儲經過7次降息,把國聯邦基金利率調降至0-0.25%區間,接近零利率,此后一直維持至2015年12月才啟動加息周期。
除了降息,從2008年開始,美聯儲先后推出了至少三輪量化寬松。量化寬松的英語名稱叫做Quantitative Easing,主要是指中央銀行在實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過購買國債等中長期債券,增加基礎貨幣供給,向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資金的干預方式,以鼓勵開支和借貸。實際上,量化寬松在業界一直有爭議,有人認為此舉就是間接增印鈔票,容易造成資產泡沫等。2008年11月,在金融體系最危急的時候,美聯儲推出了第一輪量化寬松政策,美聯儲直接購買“兩房”債務及其抵押擔保證券,此舉支持金融機構信用,及時穩定了市場。據統計,美聯儲在首輪量化寬松政策的執行期間共購買了1.725萬億美元資產。此外,美聯儲還曾通過貼現窗口向各大銀行提供緊急貸款援助。
所以,這三招和金融危機時幾乎一模一樣。那么,如果情況再惡化,美聯儲還有辦法嗎?
實際上,美聯儲在金融危機期間發明了不少工具。比如美聯儲將重新啟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使用的“商業票據融資工具”,通過SPV,直接從符合條件的商業票據發行方購買評級較高的資產抵押商業票據和無抵押商業票據,為商業銀行和大型企業等商業票據發行者提供流動性支持。此外,還有定期資產支持證券貸款工具,被用來刺激商業銀行擴大對家庭和中小企業貸款,金融機構可憑由新近開展的消費貸款或中小型企業貸款所支持的證券向美聯儲申請貸款……
也許,就像2008年金融危機時一樣,美聯儲會因時制宜,再次創造出一些新的工具,來挽救岌岌可危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