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模型一機制”科學研判,助力安全生產和降本增效雙贏
該單位根據鋼鐵冶金原料市場價格波動,先后總結開發了“增鐵保鋼”模型和“節鐵增鋼”模型,通過逐步優化,最終提煉出“2+1經濟冶煉”模型。通過對不同進購廠家及各類廢鋼進行收得率測算,掌握一手資料,結合市場價格,對各類型廢鋼性價比進行綜合測算排名,建立“廢鋼效益”模型。根據投入量與產出量平衡規律,利用指標,按照渣量平衡和鐵損情況倒推金屬料質量,建立“金屬平衡分析”模型。結合合金市場價格及各合金成分,計算硅、錳、釩、鈮的成本,選擇、優化、固化四類七項“合金優化”模型。從熔劑外觀質量、生燒比例、粉末含量、雜石等指標對供應廠家原料質量進行綜合評判,優質優先供應,差者整改后再進行供應,最終形成競爭機制,建立“熔劑評價”競爭機制。通過科學研判,助力安全生產和降本增效雙贏。
“走出去+引進來”主動出擊,促進成果轉化,提升硬實力
該單位堅持“走出去+引進來”,積極對標先進企業安全管理、TPM精益設備管理、績效考評機制、產品結構、成本指標、工藝技術以及智能制造等方面工作。加速行業自動化、智能化建設進程,在混鐵爐工序實現鐵水包一鍵測溫取樣;轉爐工序借助煙氣分析和聲納化渣系統開展智能化煉鋼,已形成“高硅低溫、高硅高溫、低硅高溫、低硅低溫”四類固定模型;吹氬工序裝備精準調溫裝置及新型四孔喂線機,籌建自動測溫取樣系統、遠程一鍵吹氬喂絲集中控制系統;連鑄工序利用雙目識別系統實現自動推鋼,應用結晶器液面自動控制、自動測溫和自動加渣技術;并自主開發工控行業通用型黑匣子管理系統。2020年,該單位申報技術科研項目、進步項目、四新項目總計26項,其中自主研發的《鈣鎂石灰石在轉爐生產中的多方面應用》獲得陜西省2020年科協“三新三小”創新競賽活動一等獎。
“群星”“賽馬”逐夢,全員追趕超越,厚植降本沃土
堅持每月評選服務之星、效益之星,季度評選星級班長、先鋒黨員等先進典型,并進行公示、予以獎勵,發揮榜樣作用,營造全員爭先創優的氛圍。制定分廠《賽馬競賽方案》,在轉爐、連鑄、混鐵爐、上料、廢鋼、專業科室等實行“賽馬”機制,橫向、縱向進行“狀元、榜眼、探花”優秀排名,相互對標學習,實現技術與專業深度融合。全體干部職工齊心協力,凝聚智慧力量,全力以赴投入到降本增效中。2020年,該單位實施創新創效330項,創效3139萬元;修舊利廢747項,節約資金365萬元;申報“一計一策一事”310項,良好以上項目達到97.4%;申報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2項已獲得國家專利局授權。(陜鋼龍鋼 李小軍 閆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