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在河鋼舞鋼產線上,伴隨著4200毫米軋機輥道的順行,又一塊高端特寬特厚鋼板軋制成功。“我們通過對4200毫米軋機輥道安裝技術進行升級,月創效30多萬元。”河鋼舞鋼機建公司技術管理人員李亞剛說。
河鋼舞鋼4200毫米軋機號稱鋼鐵行業的“功勛軋機”,自1978年投產以來,軋制了無數高端特寬特厚鋼板,為我國鋼鐵事業做出突出貢獻。之前,由于該軋機輥道箱體常年在巨大沖擊振動下工作,出現了松動、漏油等現象,每月備件更換費用、檢修費、油費等成倍增加。
為了充分釋放技術升級帶來產品質量穩定對“兩個結構”優化提供支撐的優勢,讓現有裝備實現最好的經濟效益,河鋼舞鋼機建公司緊緊抓住檢修更換的有利時機,決定對軋制輥道安裝技術等進行升級,提高箱體的穩定性,提升箱體的運行質量,促進生產成本降低。
河鋼舞鋼機建公司抽調精兵強將與河鋼舞鋼一軋鋼技術人員組成了技術攻關小組,對4200毫米軋機輥道安裝技術進行探索研究。在攻關中,最大的難點就是如何提升箱體的安裝精度,從而提高箱體運行的穩定性。為此,河鋼舞鋼機建公司技術和管理人員李亞剛、趙耀民,仔細對現場進行研究,對輥道箱體的結構和運作條件進行研判,最后借鑒機床安裝的先進經驗,把墊板厚度精度控制在特定范圍之內,通過墊板的真實厚度控制箱體的整體高度,減少了反復檢測帶來的誤差。他們通過微調的方式確定箱體的高度位置后,一舉攻克了箱體安裝精度、運行穩定性不高等技術難題,使軋機箱體安裝精度比原安裝精度提高1倍,箱體運行穩定性提高了1.5倍。“通過創新軋機輥道安裝技術,河鋼舞鋼月節約油費、檢修費、備件更換費用共30萬元。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加大技術升級力度,為‘兩個結構優化’提供強支撐。”李亞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