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德龍鋼鐵集團在北京松美術館,舉行了入榜世界500強暨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布會。在現場專家、嘉賓的見證下,財富雜志向德龍鋼鐵集團頒發了世界500強證書。
德龍鋼鐵集團董事長丁立國在現場講話中提到,入榜世界500強,對于德龍鋼鐵集團的發展進程具有里程碑意義。以此為新起點,德龍鋼鐵集團綜合實力躍上新臺階,高質量發展踏上新征程。他從堅持綠色低碳、推進智慧工廠建設、新天鋼司法重整、共建“一帶一路”、強化創新驅動、實施戰略慈善等六個角度梳理了德龍鋼鐵集團的高質量發展歷程。據了解,這六個角度也對應了德龍鋼鐵集團的發展模式——“六個德龍”:紅色德龍、精益德龍、綠色德龍、創新德龍、智慧德龍、幸福德龍。
在紅色德龍方面,強調“虛功實做”,打造“拇指黨建”,有效利用新媒體優勢加強黨員教育工作,延伸服務管理功能;精益德龍方面,通過對標學習,形成了“探之愈精、造之愈益”的精益觀,通過實施特殊貢獻、噸鋼創效、亮點管理“管理三大抓手”的成績,全方位杜絕浪費,深挖潛力,向管理要效益;綠色德龍方面,秉承投入不設上限、“盡社會責任,創綠色財富”的環保觀,堅持“生產潔凈化、制造綠色化、廠區園林化、建筑藝術化”標準,德龍生產廠區成為國家首批綠色工廠,民營鋼企中第一批環保A類企業,第一家鋼鐵行業在生產企業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創新德龍方面,德龍鋼鐵堅持大投入、產學研相結合,大力推廣新技術應用,先后開發出四大系列十余個新鋼種;智慧德龍方面,基于數字化、智能化與生產經營過程全要素的深度融合,長期支撐著集團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規避風險等方面實現快速分析、快速解決、提煉模式,在集團生產、采購、銷售、財務、物流、設備、能源、環保、安全等各個方面積累的豐富經驗,促進了全方位的管理優化與提升。
德龍鋼鐵視員工為最大的財富,為增強員工幸福感、獲得感,不僅重物質投入,更注重以文化引導職工發揮主動性、創造性,在各自的崗位上實現更大的價值。德龍鋼鐵從教育慈善捐助、職工慈善互助基金、員工公益輪崗、高管對口幫扶,到食堂衛生、老人有病、婚喪嫁娶、職工創造室、夏季送清涼、工作環境改善、醫務室改良,無論巨細,都體現著關愛與擔當。
尤為可提的是,德龍鋼鐵集團2019年成功參與天津渤鋼系企業司法重整并成立了新天鋼集團,通過轉換經營管理機制、實施工藝裝備升級改造、加強環保深度治理,企業發展轉穩向好,職工收入大幅提高,贏得了政府、股東、社會和職工認可。
如今,在圍繞“六個德龍”模式的標桿化發展中,德龍鋼鐵集團已經成為集鋼鐵冶煉、冷軋、焦化、金屬制品、科技研發、經營貿易、智慧物流、MRO電商、再生資源、能源環保等業務板塊于一體的跨行業、跨區域、跨國界大型綜合鋼鐵集團。
戰略慈善強調通過公益手段解決社會問題,創造社會價值,同時將公益慈善與企業文化發展融為一體,在公益實踐的構成中,不斷塑造與形成德善兼備的企業文化。德龍鋼鐵集團站在戰略慈善的角度高度踐行公益理念,并將此作為企業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僅在2021年,德龍鋼鐵集團對外捐贈1.11億元。在鄉村振興方面累計捐贈超過6000萬;捐款1000萬抗擊疫情;在河南遭受百年洪澇災害時,心系災區,捐款2000萬助力災后恢復;在“99公益日”時,全集團海內外4.8萬名員工積極參與公益,傳遞善意與溫暖。
2022年,聚焦“以產業富農助力鄉村振興”,德龍鋼鐵集團捐贈4000萬為河北井陘縣南峪鎮、天長鎮等7個鄉鎮的2萬畝花椒產業基地提供優質苗木品種,完善水利配套設施,提供專業的技術指導,惠及周邊53個村。
此次活動,德龍鋼鐵還發布了2020至2021年度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陶傳進通過三個鏡頭,向在場嘉賓介紹了德龍鋼鐵集團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主要內容。
鏡頭一:2010年,德龍鋼鐵集團成立專業基金會,秉持務實、高效、專業的做事風格,短短三年成為5A級基金會;鏡頭二:2021年9月9日,德龍鋼鐵集團國內以及印尼德信的4.8萬名職工積極參與99公益日,捐款數額超150萬元,并通過分享發動69萬人次參與捐款,把公益日過成了“歡樂嘉年華”;鏡頭三:德龍鋼鐵集團一改鋼鐵廠的固有形象,將生產廠區改造成4A級工業旅游景區、3A級工業景區,以及中小學生免費的科普基地。景區內,隨處可見由員工主導完成的文化元素。
“在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方面,我更看重的是企業如何對待員工、環境及社會,德龍鋼鐵集團恰恰在這方面做得尤其卓越。”隨著這三個鏡頭的轉換,陶傳進教授帶我們一點點走進德龍,了解德龍在企業社會責任擔當方面的生動實踐。
陶傳進教授介紹,報告撰寫團隊通過系統化的調研、深入梳理和分析了德龍鋼鐵集團企業社會責任的理念追求、制度安排、運作機制與成效,挖掘亮點以及對社會的價值貢獻,從而形成全方位、立體化、深度解析內在精髓的《德龍鋼鐵集團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以及《德龍鋼鐵集團企業社會責任行為研究報告》,探討了在德龍企業社會責任方面表現卓越的內在動因和運作機制。
“我們發現,有趣的是,德龍并不是系統化學習了國際前沿做法和理念之后才開始進入追求卓越軌道的。相反,德龍是從中國市場經濟建立初期鋼鐵行業粗放型的快速推進發展、野蠻生長競爭的階段,沿著自身的脈絡一步步進入當下全球化體系中最為理想的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模式之中的。”陶傳進說。
在陶傳進教授看來,德龍集團承擔企業社會責任,不僅僅是簡單地解決眼前的問題,而且是要卓越性解決問題,即追求事情的極致和獲得尊嚴感:讓事情不僅僅是做出來,而且要做得漂亮;不僅僅是應對問題、渡過難關,更是建構性地戰勝和超越問題,在問題解決的底座上建構更為宏大的格局。
在這種背景下,社會責任對于德龍而言,并不是獨立于生產經營之外的額外活動,更不是為了被動應對外界的要求或是為了追求獲得表彰或嘉獎,而是以戰略眼光來看待企業社會責任,從企業家的內心出發,注重為社會做貢獻,關注是否能真正產生價值以及是否符合內心對社會責任的追求和理解,尤其看重當地社區、社會公眾以及企業內部員工的認可和尊重。
在發布會現場,就企業和企業家如何參與鄉村振興、踐行社會責任、投身慈善公益,并將企業家精神熔鑄到鄉村振興的事業中,陶傳進教授與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鄧國勝教授、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劉文奎副會長以及丁立國先生進行了深度討論。英才雜志社宋立新社長主持論壇。
在發布會現場,針對企業和企業家如何參與鄉村振興、踐行社會責任、投身慈善公益,并將企業家精神熔鑄到鄉村振興的事業中,陶傳進教授與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鄧國勝教授、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劉文奎副理事長以及丁立國先生進行了深度討論。
討論環節由英才雜志社宋立新社長主持,她認為德龍鋼鐵集團在戰略慈善策略的指引下,在此方面已形成獨特的方法論。鄧國勝教授認為企業在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過程中,要善待員工,提升員工的待遇,這在初次分配中尤為重要。而德龍鋼鐵集團更加看重員工的做法,恰恰將初次分配做到了卓越。
劉文奎認同鄧國勝教授的看法,他認為企業在社會責任推動共同富裕方面有三重境界,第一重是善待員工,增加員工收入;第二重境界,通過成立基金會,捐贈等形式回饋社會,像德龍鋼鐵集團成立的北京慈弘慈善基金會就做到了5A基金會,企業基金會做到這樣并不容易;第三重境界,是公益慈善的創新,典型做法是創辦社會企業,用企業的方法解決公益慈善的問題。德龍鋼鐵集團已經在第三重境界進行探索。非常期待丁立國董事長的社會企業,能夠惠及農村、農民。
陶傳進教授從三個側面闡述了對德龍企業社會責任的感受,在他看來德龍人是愉快的,除了豐富的物質收入,還收獲了溫暖、尊嚴以及平等。第二方面,德龍員工在溫暖、尊嚴的基礎上,心存善念,積極參與公益活動,是因為公益早已植入他們的內心。第三個方面,德龍做公益不是撒錢式,而是以解決社會問題的角度出發,致力于提升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
丁立國先生表示,希望企業像“松”一樣堅定、挺拔,把欲望放低,把希望放遠。在未來30年,感恩知止,堅持戰略,繼續練好鋼,讓鋼鐵更有溫度,在推進行業發展的同時,讓社會更美好,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鋼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