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四季度流動性仍將處于合理充裕狀態,但后續政策的重點是促進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回暖。受美聯儲加息與國內通脹上行約束,短期內MLF等總量工具降息可能性不大,但在增長壓力面前,結構性寬松仍然可期。今年LPR已多次下調,但融資需求并未明顯好轉,且居民存款高增,LPR利率有必要進一步降低。此外,四季度面臨2萬億元MLF到期規模較大,年內央行對于MLF操作由“超額—等額—縮量”漸變,在回籠滿溢資金的趨勢下,預計四季度央行仍維持MLF縮量續作,且存在降準置換的可能性。
周二晚間9月金融數據重磅發布,M2、社融、新增貸款增速均超預期。其中,9月M2同比增長12.1%,增速比上月末低0.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3.8個百分點;9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340.65萬億元,同比增長10.6%;人民幣貸款增加2.47萬億元,同比多增8108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3.5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6245億元。從9月金融數據來看,存在9月經濟數據超預期改善的可能性。
近日召開的穩經濟大盤四季度工作推進會議強調,四季度經濟在全年分量最重,多地多部門正在搶抓時間窗口和時間節點,奮力“沖刺四季度”。四季度是各類財政金融穩增長政策的集中顯效期,經濟修復進度會進一步朝著正常增長水平靠攏,加之穩樓市措施還會持續出臺,10月信貸會繼續呈現同比多增勢頭,10月加發5000多億元專項債開閘,且在月末要基本發完,社融保持同比多增懸念不大,這意味著四季度寬信用還會進一步推進。
資金流動性方面,節后央行重回每日20億元地量的逆回購操作,維持單日數百億元的凈回籠規模,對市場流動性牽制的累加效應逐步顯現。中長期來看,資金利率有著回歸均值的特征,市場利率大概率圍繞著政策利率波動,資金價格長時間在政策利率以下持續運行的概率較小。因此,待本輪經濟修復展現出其持續性,資金面會回歸中性,在此之前寬貨幣的環境仍會持續。
綜合來看,盡管基本面和貨幣政策對債券市場有利,但上漲空間也比較有限。利多因素來看,目前資金利率處于低位,疊加當前實體經濟融資需求較弱、債市供給有限也使得機構配置力量較強。但同時,隨著中美貨幣政策分化加劇,中美短端利差倒掛幅度擴大,帶來一定資本外流和匯率貶值壓力,資金利率可能緩慢向政策利率收斂,加之國內穩增長的政策陸續落實,通脹也有結構性上行壓力,使得債券上漲空間受限。
接下來,9月經濟數據如何仍比較關鍵,同時國內疫情形勢及短期宏觀政策動向亦備受關注,10月下旬的資金面是一個重要關注點,政府債發行、MLF到期以及季度繳稅或帶來多重影響。此外,關注近期政策邊際變化以及地產政策密集落地后地產鏈的修復幅度對市場風險偏好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