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試驗項目中,我們共計提供了350噸鋼渣。”綠普資源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試驗段鋪筑長度為1080米,在上層SUP-13瀝青混合料中摻加40%的鋼渣代替玄武巖骨料。鋼渣相較于傳統的玄武巖,兩者在應用性能上非常接近,都具有耐磨、吸水性低、水硬性好等特點,鋼渣作為煉鋼過程中產生的一種副產物,在應用成本上大大低于玄武巖,作為替代品,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巖石開采,加強了環境保護。
鋼渣應用于筑路,尤其考量鋼渣的成分含量,其中游離總鈣是關鍵要素,需嚴格控制在小于3%的標準。“為了保障生產出合格的鋼渣產品,我們成立了專項課題組,從源頭開始,優化生產流程。”一方面煉鋼廠優化煉鋼工藝操作,減少噴濺;一方面根據原渣成分檢測結果采取分類收集,分開處理的方式減少筑路用鋼渣游離氧化鈣含量。
2019年6月,綠普資源首次將鋼渣用于廠區路面鋪設。三年來,永鋼集團加強科技創新,通過產學研合作,鋼渣應用面逐步拓寬,成功應用在張家港市梁豐公路、359省道(錫太段)、G1522常臺高速(蘇嘉杭高速北段)等工程中,道路施工面積約30萬平方米,相當于40塊標準足球場。
“今年全年預計將供應15萬噸鋼渣骨料應用在道路上。”綠普資源相關負責人介紹,以本次蘇嘉杭高速試驗為契機,企業和蘇州交投、東南大學等單位聯合成立了項目組,進一步梳理明確鋼渣筑路的應用標準和規范,對鋼渣瀝青混合料技術后續大規模推廣應用提供理論指導和實際參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我們將進一步拓展鋼渣的應用領域,推廣鋼渣作透水性材料、土壤固化劑、混凝土復合摻合料等方面的應用,提高鋼渣的產品附加值,為地區交通運輸領域‘雙碳’目標早日實現貢獻企業力量。”綠普資源總經理錢麗英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