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來看,盛來運說,三季度我國經濟的積極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八方面:
一是經濟增長持續恢復向好。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5.2%,其中,三季度GDP同比增長4.9%,比二季度同比增速回落,主要是因為去年對比基數抬升。去年二季度我國受疫情沖擊比較嚴重,當季GDP同比增速只有0.4%,但去年三季度的經濟增速已經回升到3.9%。今年三季度,如果扣除基數影響,GDP兩年平均增速是4.4%,比二季度加快1.1個百分點。從環比增速來看,今年三季度GDP增長1.3%,比二季度加快0.8個百分點,經濟增長持續恢復向好。
二是就業形勢好轉。前三季度平均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是5.3%,比去年同期回落0.3個百分點,而且逐月好轉。三季度平均調查失業率是5.2%,9月份的調查失業率是5.0%。就業形勢好轉是經濟恢復向好的重要指標。
三是物價運行總體平穩。9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環比上漲0.2%,同比持平;前三季度CPI平均同比上漲0.4%。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連續三個月降幅收窄,9月份同比下降2.5%,比6月份最低點收窄了近3個百分點,這說明國內總需求穩中向好。
四是外貿好于預期。前三季度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0.2%,基本與去年同期持平。今年世界經濟波動下行,外需總體收縮,再加上我國前幾年外貿一直保持較高增長,基數較高,此前曾擔心今年外貿下滑較多。但從實際運行情況來看,三季度外貿降幅明顯收窄,好于預期,這為經濟的穩定恢復提供了重要支撐。
五是市場活力增強。三季度,無論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還是服務消費數據都在轉好。剛剛過去的中秋、國慶假期,無論是出行人數、旅游消費還是住宿、餐飲收入數據,都保持了強勁增長勢頭,這說明我國經濟活躍度提升,也彰顯了市場消費的潛力和活力。
六是企業預期改善。國家統計局等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9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回升至50.2%,重返擴張區間,這預示著我國實體經濟的景氣度改善。
七是農業形勢較好。我國夏糧產量雖然遭遇不利自然條件影響,略有減產,但是秋糧的生產形勢較好,播種面積略有擴大,而且北方雨水增多,總體有利于秋糧生產。初步預計,今年我國糧食產量可能再創歷史新高。畜牧業穩定增長,農產品供應充裕,為經濟持續穩定恢復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
八是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從創新角度來看,我國高技術產業投資較快增長,前三季度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1.4%,這意味著高技術制造業發展回升勢頭較好。我國綠色發展產業,尤其是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電池“新三樣”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前三季“新三樣”出口同比增長41.7%,增速較高。從居民收入來看,無論是城鎮居民收入還是農村居民收入都穩定增長,全國居民收入前三季度同比實際增長5.9%,高于GDP增速。企業利潤增長改善,1至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累計增速雖然仍是負的,但是降幅比1至7月份收窄3.8個百分點,而且8月份當月工業企業營收同比增速轉正,工業企業利潤當月同比增長17.2%。
盛來運表示,以上八個方面的積極變化,充分說明前三季度我國經濟持續恢復向好,也彰顯了我國經濟的巨大韌性、潛力和活力,這說明黨中央出臺的宏觀經濟政策是有力有效的。
“當然,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經濟領域出現的這些積極變化有些還是初步的,有些積極變化的可持續性還需要繼續觀察。經濟運行中外部環境和內部需求不足的矛盾還沒有根本緩解,經濟穩定回升的基礎還需要繼續鞏固。下一階段,還是要狠抓政策落實,進一步夯實經濟回升基礎。”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