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渣處理建立新機制
轉變思維觀念,勇于突破。以前大塊鋼渣的處理方法是加工線初選的大塊鋼渣通過翻斗車拉到渣跨天車磁選,上磁的鋼渣統一返到廢鋼間。為解決大塊鋼渣去向,煉鋼事業部摒棄老方法,采取全新的處理機制,由生產技術室牽頭,煉鋼作業區、準備作業區協同作戰,加工線初選的大塊鋼渣,不再通過翻斗車拉到渣跨進行磁選,而是直接返到廢鋼間,不上磁的用鏟車每斗裝1至2噸,和廢鋼一起入爐回吃。這一改變,不僅節省了運輸時間,也大幅提高了鋼渣的利用率。
分類處理取得新突破
聚焦任務推進,精細管理。煉鋼事業部針對鋼渣種類繁多的現狀,為保證加工線生產連續性,防止粘皮帶,實施精細管理,分類處理——
砂輪泥和沉淀池泥直接卸冷壓球料場加工冷壓球;
熱悶渣和廢鋼間土雜,直接運到加工線上料場地生產;
精煉渣、熱潑渣、破碎渣和爐底料統一進加工線處理;
板坯灰、方坯灰、中間包耐材統一拉到原一煉場地,磁選后按廢鋼包磚灰價格外賣;
各單位產生的垃圾不準往渣跨卸,全部送到垃圾場地統一外排。
一系列措施的有效落實,保證了加工線生產的連續性,防止了皮帶的粘結,提升了生產效率。
創新改造釋放新效能
立足改造創新,提升效能。煉鋼事業部加工線原設計不能加工精煉渣,是制約生產效益提升的主要因素。以前,精煉渣出池后拉到加工線存放場地晾曬,由于精煉渣濕粘、透氣不好等因素,導致晾曬時間長。為保障加工線減少板結,煉鋼事業部進行了深入研究,把給水量減少一半,縮短悶渣時間;小挖出池后把精煉渣攤開,將天車磁選后的熱潑渣和特別干的爐底料摻到精煉渣中,然后再把破碎的紅渣倒在精煉渣上,把渣烘干后鏟車裝車送加工線生產。
大膽想、拼命干,敢于打破常規,勇于蹚出新路,才能在荊棘中找到生路。煉鋼事業部跳出條條框框,在追求極致效率、極低成本、極致能效的道路上,推動技術革新與管理創新,促進了指標的改善和成本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