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剛過,馬鋼集團就撞到了環保部的“槍口”上。
環保部日前對外披露,安徽馬鋼羅河礦業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馬鋼羅河礦業”)環境違法一案,經環保部華東環境保護督查中心調查,已審查終結。
經調查核實,羅河鐵礦建設工程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于2005年11月經原國家環保總局批復,該工程實際建設的地點、采用的工藝發生重大變動,未重新報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此外,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未經驗收,主體工程擅自投入生產。
馬鋼羅河礦業,是馬鋼集團與安徽廬江龍橋礦業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由馬鋼集團控股,法定代表人為崔憲。該公司旗下羅河鐵礦屬于國家規劃礦區,探明鐵礦石資源儲量5億噸,國家儲委批準的儲量為3.4億噸,礦區并伴生有硫、礬、硬石膏、銅、金、銀等資源。
據馬鋼集團官網介紹,羅河鐵礦工程項目首期開采規模為300萬噸/年,擴能后,將達到500萬噸/年(包括60萬噸石膏礦),項目概算投資20億元,二期開采設計規模為800萬噸/年。
但這個富有前景的鐵礦項目,卻因違法建設,登上了環保部的黑名單。
根據環保部的說法,馬鋼羅河礦業的上述行為違反了《環境影響評價法》第二十四條關于“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規定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第二十三條關于“三同時”制度的規定。
“我部于2014年12月16日告知你公司違法事實、處罰依據和擬作出的處罰決定,并告知你公司有權進行陳述、申辯和要求聽證。你公司未進行陳述、申辯,放棄聽證權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第三十一條第二款規定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目前,該項目已被環保部責令停止建設和停止生產,罰款10萬元。環保部要求,該項目在環評文件經批準后,方可依法恢復建設;在需要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驗收合格后,方可依法恢復生產。
據了解,環保部已委托華東環境保護督查中心和安徽省環境保護廳,對馬鋼羅河礦業改正違法行為和履行處罰決定的情況實施環境行政執法后督察。
除了馬鋼旗下的鐵礦項目,鐵法煤業集團大強煤礦有限責任公司長城窩堡礦井項目,以及三門峽義翔鋁業有限公司年產30萬噸氧化鋁項目,也被環保部責令停止生產,并罰款10萬元,要求兩個項目需要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驗收合格后,方可依法恢復生產。
目前,被稱為“史上最嚴厲”的《環境保護法》已于2015年1月1日開始正式施行。環保部要求,各級環保部門要切實加大對建設項目環境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重點查處未批先建、擅自變更環評、久試不驗、未驗先投等突出問題。
而焦化、鋼鐵行業作為環保“重災區”,面臨新一輪考驗。
一位中鋼協權威人士曾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僅僅是中鋼協的會員企業要達到環保新標準,需要投入500~700億元,而全國算,投入就更多了。“國有大企業,以前投入較大,民企以前靠這塊節省成本,現在都得重新上設備,很多企業十幾個億地往里投。”該人士說。
“鋼協的會員企業多少能達標,現在還很難有確切數字,因為按照新的排放標準,有的企業可能達到了90%,有的則可能達到70%。”中鋼協常務副會長朱繼民曾向本報記者如是說。
他認為,環保涉及到幾十項指標,像煙塵、二氧化硫排放,企業通過努力是可以實現的,但全部達到新標準,對全行業每個企業都是挑戰。
環保部日前對外披露,安徽馬鋼羅河礦業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馬鋼羅河礦業”)環境違法一案,經環保部華東環境保護督查中心調查,已審查終結。
經調查核實,羅河鐵礦建設工程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于2005年11月經原國家環保總局批復,該工程實際建設的地點、采用的工藝發生重大變動,未重新報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此外,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未經驗收,主體工程擅自投入生產。
馬鋼羅河礦業,是馬鋼集團與安徽廬江龍橋礦業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由馬鋼集團控股,法定代表人為崔憲。該公司旗下羅河鐵礦屬于國家規劃礦區,探明鐵礦石資源儲量5億噸,國家儲委批準的儲量為3.4億噸,礦區并伴生有硫、礬、硬石膏、銅、金、銀等資源。
據馬鋼集團官網介紹,羅河鐵礦工程項目首期開采規模為300萬噸/年,擴能后,將達到500萬噸/年(包括60萬噸石膏礦),項目概算投資20億元,二期開采設計規模為800萬噸/年。
但這個富有前景的鐵礦項目,卻因違法建設,登上了環保部的黑名單。
根據環保部的說法,馬鋼羅河礦業的上述行為違反了《環境影響評價法》第二十四條關于“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規定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第二十三條關于“三同時”制度的規定。
“我部于2014年12月16日告知你公司違法事實、處罰依據和擬作出的處罰決定,并告知你公司有權進行陳述、申辯和要求聽證。你公司未進行陳述、申辯,放棄聽證權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第三十一條第二款規定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目前,該項目已被環保部責令停止建設和停止生產,罰款10萬元。環保部要求,該項目在環評文件經批準后,方可依法恢復建設;在需要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驗收合格后,方可依法恢復生產。
據了解,環保部已委托華東環境保護督查中心和安徽省環境保護廳,對馬鋼羅河礦業改正違法行為和履行處罰決定的情況實施環境行政執法后督察。
除了馬鋼旗下的鐵礦項目,鐵法煤業集團大強煤礦有限責任公司長城窩堡礦井項目,以及三門峽義翔鋁業有限公司年產30萬噸氧化鋁項目,也被環保部責令停止生產,并罰款10萬元,要求兩個項目需要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驗收合格后,方可依法恢復生產。
目前,被稱為“史上最嚴厲”的《環境保護法》已于2015年1月1日開始正式施行。環保部要求,各級環保部門要切實加大對建設項目環境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重點查處未批先建、擅自變更環評、久試不驗、未驗先投等突出問題。
而焦化、鋼鐵行業作為環保“重災區”,面臨新一輪考驗。
一位中鋼協權威人士曾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僅僅是中鋼協的會員企業要達到環保新標準,需要投入500~700億元,而全國算,投入就更多了。“國有大企業,以前投入較大,民企以前靠這塊節省成本,現在都得重新上設備,很多企業十幾個億地往里投。”該人士說。
“鋼協的會員企業多少能達標,現在還很難有確切數字,因為按照新的排放標準,有的企業可能達到了90%,有的則可能達到70%。”中鋼協常務副會長朱繼民曾向本報記者如是說。
他認為,環保涉及到幾十項指標,像煙塵、二氧化硫排放,企業通過努力是可以實現的,但全部達到新標準,對全行業每個企業都是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