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上述利好因素推動,二季度淡水河谷營業收入為70.84億美元,環比增長11.4%,但是較2014年二季度仍同比下滑29.7%(見表2);調整后的息稅前利潤(EBIT)為10.40億美元,環比顯著增長92.6%,但同比大幅下滑65.3%;調整后的EBIT率由一季度的8.7%增加至14.9%,但仍遠低于2014年同期的30.2%;調整后的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為22.13億美元,環比增長38.1%,同比大幅下降46.1%;調整后的EBITDA率由一季度的25.7%增加至31.8%,但仍低于2014年同期的41.4%;凈利潤則實現扭虧為盈,由一季度的虧損31.18億美元轉變為盈利16.75億美元,且與2014年同期的盈利14.28億美元相比增長17.3%。
二季度,淡水河谷EBITDA及凈利潤增長主要是由于生產成本下降以及產品銷量增長。受益于N4WS礦山逐步增產以及降本措施發揮成效,二季度淡水河谷鐵礦石現金成本由一季度的18.3美元/噸(FOB)進一步降至15.8美元/噸(FOB)。
淡水河谷二季度資本支出總額為21.19億美元,低于一季度的22.10億美元;上半年累計資本支出總額為43.28億美元,較2014年同期的50.56億美元減少7.27億美元,降幅為14.4%。
淡水河谷在公布二季度業績時宣布,計劃到今年年底將其鐵礦石平均品位提高0.4%-0.5%。該公司鐵礦石部門執行董事PeterPoppinga指出,按照目前的鐵礦石價格,品位增加0.5%會給淡水河谷增加2億美元的額外收入。他表示,今年以來淡水河谷已經將鐵礦石產品的平均品位提高了0.2%至63.2%,2016年淡水河谷計劃將鐵礦石產品的平均品位再提高0.5%。他預計,2015年淡水河谷鐵礦石產量為3.4億噸,低于2014年的3.7億噸,而2016年的鐵礦石產量將介于兩者之間。淡水河谷首席執行官費雷拉(MuriloFerreira)表示,為了提高自身利潤水平,淡水河谷不會不計成本地增加鐵礦石產量。
7月30日,淡水河谷宣布其與韓國浦項鋼鐵公司及東國制鋼公司合資建設的CSP板坯廠(淡水河谷持股50%,浦項持股20%,東國制鋼持股30%,設計年產能300萬噸)將推遲至明年上半年投產,這主要是受工人罷工、分包工程合約中止及設備通關延誤等影響。但淡水河谷并未公布該廠焦爐和高爐推遲后的具體投產日期。按照淡水河谷與浦項、東國制鋼簽署的為期15年的協議,CSP板坯廠投產后淡水河谷每年將獲得60萬噸板坯,東國制鋼獲得160萬噸,浦項獲得80萬噸。CSP板坯廠建在巴西的一個出口自貿區,在稅收、匯兌及管理方面享有特殊待遇,以確保其80%的產品出口享受便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