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21時41分,隨著爐號為8D08的這爐鋼冶煉結束,已運行兩年之久的長鋼煉鋼廠8號轉爐爐齡首次突破3萬爐,創三座轉爐投產以來最好水平,創國內同行業同類型轉爐先進水平;而且有效提高了產能,降低了成本,提升了競爭力。標志著該廠綜合管理水平又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追求安全、經濟爐齡是當今鋼鐵行業提產能、降成本、提高綜合管理水平、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有效途徑。一貫以來,煉鋼廠把爐子視為煉鋼的“生命”和“飯碗”,在“嚴、精、細”三字上作足文章。
嚴管理。以“爐子安全經濟運行”為第一原則,煉鋼廠從8號轉爐爐役前、中、后期制定不同的管理措施,實行“包爐”負責制和“爐爐觀察、人人操心、班班考核、日日小結”的閉環式管理,對濺渣效果差、補護爐不及時的班組進行通報批評,對當班煉鋼工、操槍工、搖爐工等關鍵崗位人員進行嚴格考核;技術科技術人員針對不同鐵水條件下的操作、護爐進行專題研究、跟蹤解決;廠領導每月不定期組織對三座轉爐運行情況進行專題分析與指導。
精操作。以“標準化操作”為第一條件,在鐵水條件不斷變化的情況下,煉鋼廠在轉爐各崗位大力推行標準化操作,穩定裝入量,提高裝準率,為穩定冶煉操作創造先決條件;優化造渣制度,開吹前適量加入石灰、輕燒白云石等原料,控制造渣料總加入量,減輕前期渣對爐襯的侵蝕;根據化渣情況及過程溫度適當加入化渣冷料,合理控制終渣堿度;嚴格終點控制,提高終點成份、溫度雙命中率,保證碳、溫協調控制,提高一倒出鋼率,保持穩定、合理的爐型。
細維護。以“爐襯零侵蝕”為第一目標,煉鋼廠從砌爐、烘爐就高度重視其質量,在爐役前、中、后期則科學選擇不同的補護爐方法,即根據鐵水條件變化,嚴格執行濺渣護爐技術,充分保證爐爐濺渣所需氮氣壓力、槍位和時間,并在濺完渣后采用“搖爐掛渣”法適時維護爐子;每班根據爐襯侵蝕情況,對易侵蝕的爐子前大面、出鋼口部位、耳軸兩側采用生鐵塊補爐法、噴補或熱補料補爐法,提高了爐襯壽命,提高了產能,節省了補爐料,降低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