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22日下發《關于征收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用于支持鋼鐵、煤炭等行業去產能。文件規定,此資金根據全社會發電量征收。財新根據2015年的發電量測算,全國年度征收專項資金約為467億元。
發改委去年底下發《關于降低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和一般工商業用電價格的通知》,宣布從2016年1月1日起,全國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平均每千瓦時下調約3分錢。但實際上,僅一般工商業銷售電價獲同等幅度下調,而占據全社會用電比例約為70%的大工業用戶仍依據原有價格支付電費。
這樣一來,電網一年內將出現大約1200多億的資金盈余。其中,大約467億就可以上繳用作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
從征繳方式看,該專項基金主要由電網企業向財政繳納。文件規定征收時間從今年1月1日起實施,但并未規定征收截止日期。如果該政策執行2年,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的總規模將接近1000億元。
2015年12月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去產能”列為今年經濟工作的五大任務之一。李克強總理上周主持召開國務院專題會時強調,化解過剩產能率要先從鋼鐵、煤炭行業入手取得突破。
同時,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正在研究制定推動產業重組、處置“僵尸企業”總體方案,提出要利用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加大力度化解鋼鐵、煤炭等行業的過剩產能。該項資金在下發時,還將配套一部分地方資金,未來將主要用來解決鋼鐵和煤炭行業大量職工下崗和再就業問題。
《經濟參考報》近日從業內人士處獲悉,中央財政將每年出資1000億元,持續4-5年,支持煤炭、鋼鐵等行業去產能,主要用于人員安置。而之前熱議已久的煤炭行業最低限價措施,也明確不會出臺。
化解過剩產能必然會有陣痛,但相信不會出現大規模的下崗失業問題,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上月底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