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數據顯示,去年12月財新制造業PMI為48.2,較上月下降0.4%,中采制造業PMI為49.7,環比上漲0.1%。財新PMI和中采PMI出現背離。從庫存周期來看,產成品和原材料庫存出現背離。12月財新制造業原材料庫存為48.3,比上個月下降0.2個百分點,而12月產成品庫存為50.8,比11月上升1.8個百分點。上游原材料庫存較低,去庫存壓力小于產成品,但是再庫存周期縮短,補庫周期縮短令鋼廠的上下游庫存水平都處于較低的位置。目前大宗商品上游礦業去產能進度緩慢,特別是黑色金屬還處于投資收縮的階段,相較其過剩產能而言,投資增速下行至環比為負還需要一段時間。
供給方面,統計局最新公布2015年12月下旬重點鋼鐵企業粗鋼日均產量151.55萬噸,旬環比下降3.37%;預估2015年全國日均粗鋼產量為201.45萬噸,旬環比僅下降3.05%。以2015年全國日均粗鋼產量約200萬噸的水平測算,國內粗鋼年化產量已經降至7.35億噸,但已建成產能為12億噸,全國整體產能利用率為60%左右。截至2016年1月18日,全國鋼廠高爐開工率為74%,高于全國整體產能利用率。根據高爐開工水平和產能利用率水平之差測算,后期鋼廠開工率還有下行空間。從庫存來看,12月末重點企業鋼材總體庫存在1240萬噸左右,旬環比大幅下降224.84萬噸,是2014年以來的新低。無論是社會庫存還是鋼廠庫存,均有所下降,但是鋼廠庫存和社會庫存的總和依然較去年同期略高。短期來看,國家供給側改革對地方鋼廠的影響較小,雖然去年以來,鋼廠由于鋼價下跌不斷出現大面積虧損的情況,但是連續三年虧損的鋼廠數量有限,加上地方政府的稅收減免和財政補貼,鋼廠產能收縮的進程預計會非常緩慢。
原材料方面,截至1月18日,全國41個主要港口鐵礦石庫存再次突破億噸,庫存自6月下旬6880萬噸的低點開始連續半年持續上行,已經超過去年同期水平。鐵礦石港口庫存上升,一方面是外礦發貨量始終保持高于去年同期的水平,另一方面是近期鋼廠減產的規模較大,鋼廠采購意愿不強,鋼廠庫存依然保持較低位置。現貨價格近期跌幅較大,相關指數跌至40美元/噸上方,而近期連鐵在螺紋期價反彈的帶動下,內外盤面價差有所靠攏。內礦價格繼續走低,但幅度有限,成交和開工率都處于歷史的最低水平。近期澳礦再次公布提高2016年鐵礦石產量的計劃,三大礦山壓縮成本,促進生產的意愿較為強烈。焦炭方面,天津港庫存水平持續下行,截至2016年1月18日,天津港港口庫存為148萬噸,顯示出鋼廠的采購意愿較弱。近期200萬噸規模以上的焦化廠開工率下行速度減緩,主要源于最近化工副產品價格上漲,對其利潤有所修復,相當一部分焦化廠產能于2009年投建,今年的折舊成本將大幅下行,有助于減虧。焦煤方面,山西省連續三年的減產停工政策令焦煤成為黑色產業鏈中產能過剩程度最輕的環節,后期如果行業從鋼企開始收縮產能,原材料需求下降傳導至焦煤價格下行的壓力或將有限。
減產預期下的反彈行情或難以持續,春節前鋼廠基本面不會有太多變化,供給和需求都處于季節性的低位,鋼價震蕩的概率較大。但3月份工業企業開工回升,鋼廠是否能夠同步復產,以及復產規模環比上升的幅度決定鋼價是否見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