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文匯報》4月4日報道,印度塔塔鋼鐵公司上周突然宣布計劃出售或關閉長年虧損的英國鋼廠,多達4萬名英國工人隨時飯碗不保,當地輿論猛烈批評英國首相卡梅倫,沒有好好保護英國鋼鐵業。不過,英國媒體也認為,英國鋼鐵業逐漸衰落非一日之寒,而且卡梅倫上臺后致力推動綠色能源,大幅增加業界能源成本,更是加快鋼鐵業“安樂死”的原因之一。
據報道,作為工業革命的發源地,英國工業曾經傲視群雄,但隨著科技進步、其他行業崛起及環球局勢變化,英國鋼業近年日漸式微,規模從1971年聘用32萬人及年產量2900萬噸,降至2015年只有約3萬人及約1200萬噸的產量,僅占全球鋼鐵供應量的0.7%。
事實上,英國鋼業曾有過多次國有化及私有化,1967年英國工黨將全國14家鋼企組成“英國鋼鐵”,1988年私有化,1999年與荷蘭霍高文公司合組成柯以斯集團。2007年塔塔收購柯以斯,2010年再改名為塔塔鋼鐵歐洲。目前塔塔聘用了英國鋼業絕大多數工人,一旦它撤走后公司將無人接手,英國鋼鐵業便隨時崩潰。
雖然有英國媒體將此次鋼鐵業危機歸咎于中國向歐洲輸出‘廉價鋼材”,但英國《金融時報》坦言,英國鋼鐵業衰落非一朝一夕之故,除了當前全球鋼鐵供應過剩、價格下滑之外,英國鋼鐵業長年管理不善及缺乏投資,也是導致此次危機的原因。《金融時報》還表示,英國鋼鐵業在最輝煌時期開始故步自封,不僅被美國后來居上,更被意大利、法國及西班牙等歐洲鄰居趕超,從以往在歐洲僅次于德國,到現在居于末位,實在咎由自取。
英國《衛報》及美國《華爾街日報》還指出,卡梅倫2010年上臺后致力推動綠色能源,包括實施高于歐盟要求的碳排放稅,并強制企業購買源自太陽能或風力發電的電力,本身用電量大的工廠首當其沖。報道稱,英國工廠2015年每度電電費要比2010年貴接近一半,相比美國更要貴超過一倍,高昂的能源成本自然使得英國鋼鐵廠成為外國集團“裁員”首選。
報道稱,目前塔塔的英國業務幾乎以每日100萬英鎊(約合人民幣926.15萬元)的速度虧損,儼如無底深潭,令人質疑會否有人愿意接手。面對壓力,英國政府3日宣布今后所有政府工程會鼓勵采用國產鋼鐵,但始終沒有解決塔塔鋼鐵撤走的問題。
據報道,作為工業革命的發源地,英國工業曾經傲視群雄,但隨著科技進步、其他行業崛起及環球局勢變化,英國鋼業近年日漸式微,規模從1971年聘用32萬人及年產量2900萬噸,降至2015年只有約3萬人及約1200萬噸的產量,僅占全球鋼鐵供應量的0.7%。
事實上,英國鋼業曾有過多次國有化及私有化,1967年英國工黨將全國14家鋼企組成“英國鋼鐵”,1988年私有化,1999年與荷蘭霍高文公司合組成柯以斯集團。2007年塔塔收購柯以斯,2010年再改名為塔塔鋼鐵歐洲。目前塔塔聘用了英國鋼業絕大多數工人,一旦它撤走后公司將無人接手,英國鋼鐵業便隨時崩潰。
雖然有英國媒體將此次鋼鐵業危機歸咎于中國向歐洲輸出‘廉價鋼材”,但英國《金融時報》坦言,英國鋼鐵業衰落非一朝一夕之故,除了當前全球鋼鐵供應過剩、價格下滑之外,英國鋼鐵業長年管理不善及缺乏投資,也是導致此次危機的原因。《金融時報》還表示,英國鋼鐵業在最輝煌時期開始故步自封,不僅被美國后來居上,更被意大利、法國及西班牙等歐洲鄰居趕超,從以往在歐洲僅次于德國,到現在居于末位,實在咎由自取。
英國《衛報》及美國《華爾街日報》還指出,卡梅倫2010年上臺后致力推動綠色能源,包括實施高于歐盟要求的碳排放稅,并強制企業購買源自太陽能或風力發電的電力,本身用電量大的工廠首當其沖。報道稱,英國工廠2015年每度電電費要比2010年貴接近一半,相比美國更要貴超過一倍,高昂的能源成本自然使得英國鋼鐵廠成為外國集團“裁員”首選。
報道稱,目前塔塔的英國業務幾乎以每日100萬英鎊(約合人民幣926.15萬元)的速度虧損,儼如無底深潭,令人質疑會否有人愿意接手。面對壓力,英國政府3日宣布今后所有政府工程會鼓勵采用國產鋼鐵,但始終沒有解決塔塔鋼鐵撤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