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鋼搬遷后將實現三大轉變,即由傳統的粗鋼生產企業向專業化優特鋼生產企業轉變,由鋼鐵一業為主向以鋼鐵產業為核心、多元產業融合發展轉變,由單一鋼鐵產品生產企業向多元鋼鐵深加工制成品企業轉變環保指標達到國家要求最高水準,能耗指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循環經濟、節能環保產業建設 “四大中心”。這是記者昨日從青鋼環保搬遷項目最新進展情況通報會上了解到的信息。
建設環保水平最好鋼企
據悉,青鋼搬遷后將實現三大轉變,即由傳統的粗鋼生產企業向專業化優特鋼生產企業轉變,由鋼鐵一業為主向以鋼鐵產業為核心、多元產業融合發展轉變,由單一鋼鐵產品生產企業向多元鋼鐵深加工制成品企業轉變,深加工比例力爭達到總量的1/4,成為國內環境質量最高、環保水平最好的鋼鐵企業,建成我國鋼鐵行業低碳經濟、節能環保的品牌項目和示范項目。
青鋼老廠區近年共投入3億余元進行了11項大的循環利用、節能技改工程,但受地理環境因素制約,循環經濟難以在老廠區得以多元開展。實施搬遷后,青鋼新廠區將按照循環經濟發展理念,按照發展循環經濟、節能環保產業的戰略思路,合資建設污水處理中心、固體廢物加工中心、熱能供應中心、冷源綜合利用中心“四大中心”,構建循環經濟體系。同時,投資20.5億元配套建設15項重大節能環保工程,實現工業物質和能源的綜合循環高效利用。
循環經濟效益每年近10億元
“青鋼新廠區循環經濟和環保產業項目實施后,可實現三大目標。”青鋼集團董事長王君庭介紹。
首先,能耗指標達到先進水平。噸鋼綜合能耗指標將從搬遷前的627.2千克標準煤/噸下降到搬遷后的599.5千克標準煤/噸,年節能11萬噸標準煤,相當于減排27.5萬噸二氧化碳。噸鋼綜合能耗指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燒結工序能耗、轉爐煉鋼工序能耗均達到國內行業前三名。
其次,環保指標達到國家要求最高水準。青鋼環保投資將達到約18億元,主要建設綜合環保工程,按照2012年10月1日國家頒布的冶金企業一系列的污染物排放新標準,配備世界技術成熟、裝備先進的除塵、脫硫及脫硝設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標均達到鋼鐵行業清潔生產標準一級水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與老廠區相比,煙塵、粉塵、SO排放量將分別減少74.56%、49.55%、72.33%,COD實現零排放。青鋼搬遷后,將成為國內環境質量最高、環保水平最好的鋼鐵企業,發展出具有青鋼特色的節能環保新產業,建成我國鋼鐵行業低碳經濟、節能環保的品牌項目和示范項目。
第三,資源循環高效利用實現可觀的經濟效益。廢氣、廢水、固體廢物等資源將得到全面的治理和綜合高效循環利用,其中,水的循環利用率達到97.2%(另外2.8%蒸發損耗);自發電率達65%,年可實現節電16.7億千瓦時;回收蒸汽65.7萬噸;節能量折合標準煤約31.11萬噸。年實現循環經濟效益約9.6億元。
高端產品占半壁江山
“青鋼環保搬遷項目還將以進入世界產鋼高效率企業行業為目標轉型升級,堅持高端差異化產品戰略,將高端產品的比例由目前的 10%提升到54%,產品出口比例提升到總產量的1/3。”王君庭表示,“在此過程中,開展商業模式創新,構建與上下游產業緊密合作共生的垂直一體化鋼鐵特色產業鏈,拉動物流、機械加工、汽車、造船等鋼鐵行業產業鏈向縱深延伸、向高端升級,成為推動西海岸藍色經濟區發展的龍頭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