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鋼鐵去產能增加1251噸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2013年就開始著手大規模去產能的河北,最終在“十二五”期間壓減煉鐵產能3391萬噸、煉鋼4106萬噸,分別占全國壓減產能的37.26%和43.31%。
文章稱,在此期間,河北經濟沒有出現斷崖式下滑,沒有發生大規模失業,沒有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實踐中,河北省按照“揭蓋子、造聲勢、摸規律”的思路,走過了一段由被動調整到主動自覺的艱難歷程。
官方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河北省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5%,城鎮累計新增就業人數361.2萬人。2015年末鋼鐵、水泥等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較2010年下降10個百分點,河北省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23%以上。
6月17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河北調研期間指出,河北經濟總體走勢和全國基本一致,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有新,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但下行壓力仍然較大。他還赴唐山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進行調研,與企業負責人就當前鋼鐵企業運營特別是去產能情況進行深入交流。
本報記者了解到,中央今年加大去產能力度,明確從2016年開始,用5年時間全國再壓減粗鋼產能1億-1.5億噸。
在這一背景下,河北加碼去產能,在原有計劃上,今年增加1251多噸鋼鐵壓減任務。
文章稱,“十三五”期間,河北省壓減煉鐵產能4989萬噸、煉鋼4913萬噸,其中到2017年壓減煉鐵產能3715萬噸、煉鋼3117萬噸,為減輕明年的壓力,在今年第一批壓減煉鐵1077萬噸、煉鋼820萬噸的基礎上,調增全年壓減任務,同步下達第二批煉鐵649萬噸、煉鋼602萬噸任務。
這意味著今年河北省將比原計劃增加1251噸的壓減鋼鐵產能。2016年河北兩批共壓減煉鐵1726萬噸、煉鋼1422萬噸。
違規新增產能官員將被免職
文章稱,河北嚴控違規新增產能和封停設備復產,進一步加大巡查督導力度,具備拆除條件的封停設備盡快拆除,暫不具備拆除條件的全面落實斷水、斷電、拆除動力裝置等措施,確保封停設備不再復產。
文章強調,嚴控新增產能,一旦發現違規新建鋼鐵項目,所在市、縣黨政主要負責同志一律先免職、再處理。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今年初,國內鋼鐵市場回暖,曾經一度賣到1500元/噸以下的鋼坯,在今年4月底猛漲到每噸2640元,噸鋼利潤驟升到600元以上。鋼鐵價格上漲讓一些鋼鐵企業恢復了生產。
對此,5月12日國家發改委政研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趙辰昕表示,從了解到的情況看,復產產能均為合規產能,不屬于淘汰范圍。
不過,市場的短期回暖并未動搖河北去產能決心。
在今年5月26日河北省鋼鐵煤炭去產能攻堅戰動員會上,來自唐山、邯鄲等去產能重點市的負責人表態,絕不增加新的鋼鐵產能,絕不讓已淘汰產能死灰復燃。
為防止封停設備死灰復燃,河北省政府組織發改、工信、環保等部門,并聘請省冶金行業協會的專家組成聯合檢查組,對已封停設備進行檢查和驗收,沒有發現復產情況。
據河北日報報道,4月22日至24日,河北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采取“事先不打招呼,到現場再通知當地政府配合,直接進入封停設備現場檢查拍照,當場由企業負責人簽字確認”等方式,對全省所有封停設備進行了突擊檢查,未發現封停裝備復產情況。對重點盯防企業,省政府要求企業所在地縣(市、區)政府抽調有關部門人員24小時駐廠蹲守,確保其封停裝備不復產。
去產能多招齊下
文章在介紹河北下一步去產能工作時,除了明確完成上述目標外,將去產能重點聚焦在大企業和大項目,這就包括鋼鐵產能全國最大的河鋼集團。
文章提出,把全省唯一國有鋼鐵企業河鋼集團作為重點,堅持能多壓盡量多壓,確保今明兩年河鋼集團壓減煉鐵產能260萬噸、煉鋼502萬噸。制定出臺宣鋼整體退出方案,連同唐鋼、承鋼部分產能一并整合重組、減量搬遷。
另外,河北將與北京、天津協商,對兩市在冀鋼鐵產能明確壓減量、限定天花板。加快推進首鋼京唐二期、唐山渤海鋼鐵搬遷、石鋼搬遷、永洋特鋼和太行、冀南退城進園6個重大項目的搬遷改造進度。
根據文章,河北經過初步摸底,確定了鋼鐵行業“僵尸企業”共11家,將對這些企業按照“一企一策、分類處置”的要求,逐個制定解決方案,通過兼并、重組、破產等方式,爭取2018年實現市場出清。
文章介紹,河北還將通過突出標準約束,優化產業布局來推動去產能。
比如,河北明確提出從修訂完善環保、能耗、水耗、質量、技術、安全等6類標準入手,通過實施嚴于國家的地方標準,倒逼產能逐步退出。
另外,河北提出到“十三五”末形成以河鋼和首鋼兩大集團為龍頭、3家地方集團為重點、10家左右特色企業為支撐的“2310”新格局,鋼鐵企業由109家減少到60家左右。明確了這一期間張家口、保定、廊坊鋼鐵產能全部退出,秦皇島、承德原則上按照50%的比例退出,其他城市和城市周邊的鋼廠也要逐步退出或退城進園、向沿海搬遷。
文章還稱,去產能過程中會強化政策支撐,著眼轉型升級。
其中,河北對采取穩崗措施的企業和自主創業的個人給予穩崗補助和創業補助,對下崗職工加強職業指導、政策咨詢和服務培訓,對就業困難人員開發公益性崗位進行托底安置,確保不發生大規模失業,不發生影響社會穩定的重大群體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