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概念對于股價的魔力依然。在公布重大事項具體方案復牌之后,包鋼股份連續兩日漲停。從兩個交易日盤面表現看,基本都是開盤不久即遭遇大單封死漲停,且兩日均未登上龍虎榜,難以從資金角度窺探更多有效信息。不過從買方和賣方研究員的關注角度看,公司由此將從原來的鋼鐵逐步轉向資源類為主的企業,未來還有望成為包鋼集團整合資源的重要平臺。資產注入短期將增加利潤,且由于公司PB較低股價亦尚存上行空間,長期業績貢獻則需要關注此次注入的尾礦庫的開發利用情況。
將成最大稀土企業
在停牌兩個月后,包鋼股份終于于去年12月31日發布了增發整合稀土資產公告。
公告顯示,公司將向7名機構投資者增發不超過82.55億股募集資金不超過298億,收購集團選礦線、白云鄂博綜合利用和尾礦壩等資產。若公司增發完成以后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稀土資源企業,同時還存在綜合開發鈮、鈧等資源的潛力,業務將從原來的鋼鐵逐步轉向資源類為主的企業。
對于上述信息,在復牌當日的12月31日,開盤不久大單即封死漲停,昨日的股價表現亦是直接封死漲停。由此可見,稀土概念催化股價的魔力絲毫未變。
從資產的數據情況看,公司本次注入資產最主要的是白云鄂博主東礦儲量約1 .97億噸的尾礦庫,通過最新對尾礦庫的評測,本次對尾礦庫估值約為273億元。從本次出資結構看,大股東包鋼集團出資174億占比58%,而其余6家戰略投資者出資124億元占比42%,鎖定期均為3年。具體而言,包鋼集團認購數量為48.22億股、招商財富為5.87億股、國華人壽為6.09億股、財通基金為4.28億股、理家盈為7.76億股、上海六禾為6 .17億股、華安資產為4.16億股。
長期業績貢獻需關注尾礦庫
從包鋼股份此次購買包鋼集團的動作看,公司將成為集團未來在內蒙古整合煤炭和有色金屬等其余資源的平臺,將從原來的鋼鐵逐步轉向資源類為主的企業。公司的主營業務將變為稀土采選業務、鋼鐵冶煉和鋼材生產銷售。
雖然公司此前注入的巴潤礦業中也具備部分稀土元素,但由于品位較低難以開發,公司實質上對稀土資源掌控力較弱。本次增發后,一方面公司將擁有稀土儲量1380萬噸的尾礦庫,另一方面通過與集團的排他協議成為白云鄂博礦主東礦唯一采購方,相當于對主東礦的稀土資源也形成了一定控制,通過直接和間接方式公司幾乎控制了白云鄂博礦區目前具備開采價值的所有稀土資源,大大加強了對稀土資源的掌控能力。
事實上,在鋼鐵全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的巨大壓力下,包鋼股份的三季報已經體現出了這份壓力。數據顯示,公司2013年前三個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82.65億元,比2012年同期下降4.23%。同期實現凈利潤1.68億元,比2012年同期下降40.84%。
“從短期看,選礦廠貢獻的利潤自然是比其目前鋼鐵的利潤要大幅提升,如果未來稀土行業管制政策能夠放開,公司稀土礦價定價市場化后利潤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不過公司稀土礦漿的價格走向市場化后能有多大的提價空間以及尾礦壩綜合開發利用的成本目前還不確定。”興業證券分析師郭毅亦表示,公司在巴潤礦業和尾礦壩相繼注入后開始逐步向資源類企業轉型,不過其目前P B僅為1 .6倍,遠低于A股其余稀土上市公司,股價仍有一定向上空間。
不過,另有買方研究員認為,公司截至去年三季度的負債率為76.63%,定增之后會有所下降,不過短期對公司鋼鐵主業難以形成提振,更多的是體現在戰略轉型意義層面。
“這次公告只看到了公司說的收購事宜,沒有提到未來有關開發利用方面的情況,因為注入資產長期業績貢獻需要關注尾礦庫開發利用情況,所以還需要等更詳細的生產經營計劃后再進行測算。”上海一位基金經理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