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江蘇太倉檢驗檢疫局統計,截至2月14日,太倉口岸共進口各類礦產品58批次,339萬噸,貨值2.66億美元,其中進口鐵礦石55批次,336.7萬噸,繼續領跑長江沿線各口岸。進口鐵礦石是太倉口岸的特色貨種之一,進口量連續多年位居長江沿線港口首位,僅2016年,該口岸就進口鐵礦石504批次,總重量3059萬噸,金額17.6億美元,批次與重量同比分別增長10.5%、14.1%,但受到鐵礦石單價持續下降影響,貨值同比降幅較大。
太倉檢驗檢疫部門提醒,從該口岸進口鐵礦石檢驗監管情況來看,我國進口鐵礦石質量問題依然較為嚴重。2016年,該局共檢出進口鐵礦石品質不合格111批,重量663.4萬噸,貨值高達4.2億美元。在檢驗監管過程中,多發現“裝港短量”、“以水充礦”、“粉塊夾雜”、“以次充好”和“夾帶雜物”等問題,進口鐵礦石雜質元素、水分超標,鐵含量不足等成為造成品質不合格的主要項目,鐵品位呈下滑趨勢。相對而言,進口鐵礦石的短重情況明顯緩解,2016年共檢出重量不合格654.9萬噸,貨值3.9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33.6%、66%。該局工作人員介紹,澳大利亞、巴西等國的開采、加工、儲運等環節控制嚴格,礦山、港口的取制樣多采用自動化設施,因此質量控制水平相對較高,進口鐵礦品質較為穩定,而秘魯、智利、伊朗等國由于開采水平有限,礦山采選設備落后,經常出現不同礦區、不同港口混裝的現象,整船貨物顏色、粒度、品位不均,品質波動大,部分地區的進口鐵礦品質不合格檢出率甚至高達100%,建議國內進口商在簽訂合同時注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以CIQ數據作為最終結算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