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案》主要包括九部分內容
分別是總則、組織機構與職責、監測與會商、預警、應急響應、保障措施、信息上報和總結評估、預案管理、附則。
全省劃分為三個區域
根據近年來我省重污染天氣特征分布以及城市地理位置關系,將全省劃分為三個區域。
區域一(中南部)包括:
石家莊、保定、衡水、邢臺、邯鄲市和定州、辛集市,雄安新區
區域二(中東部)包括:
唐山、廊坊、滄州、秦皇島市
區域三(北部)包括:
承德、張家口市
預警分類
按照污染控制分區和污染范圍,將預警分為城市預警和區域預警。
按照重污染天氣發展趨勢和嚴重性,將預警分為三個等級,由低到高依次為黃色預警、橙色預警、紅色預警。
應急響應分為三個等級,發布重污染天氣黃色預警,啟動Ⅲ級應急響應;發布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啟動Ⅱ級應急響應;發布重污染天氣紅色預警,啟動Ⅰ級應急響應。
今年我省預案修訂的特點
主要體現在以下八個方面
01突出重點,精準實施差異化管控
將所有涉氣企業依據排污數量與治污水平,分為重點企業、小微涉氣企業和其他企業,實施差異化管控。
重點企業是生態環境部印發的《重污染天氣重點行業應急減排措施制定技術指南》和《河北省十個行業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措施技術指南》中明確的40個重點行業。
各地對鋼鐵、焦化、鑄造、碳素、醫藥(農藥)等21個行業,根據其污染治理技術、無組織管控、監測監控水平、排放限值和運輸方式等情況進行績效評級,將企業分為A級、B級和C級,實施差異化管控;
對水泥、磚瓦窯、包裝印刷等19個行業,根據裝備水平、產品結構、污染物治理等情況,實施差異化管控。
小微涉氣企業是指非燃煤、非燃油、污染物組份單一、排放的大氣污染物中無有毒有害氣體、污染物每年排放總量100公斤以下的企業。對此類企業重點管控重型柴油車輛,重污染天氣期間禁止使用國四及以下重型載貨車輛(含燃氣)進行運輸。
其他企業由各地結合實際,制定科學、合理、有效的差異化管控措施,形成正向激勵指標,分類施治、科學管控,嚴防“一刀切”。
02建立完善生態環境監管正面清單制度
在開展績效評價、劃分不同類別的基礎上,我省又探索建立和實施了正面清單制度。
省生態環境廳積極與省發改委、省工信廳、省商務廳等部門對接,突出服務保障重點項目建設和重大民生工程,建立了第一批生態環境監管正面清單,涉及1640個項目(企業),其中重點工程項目257個、易地扶貧搬遷項目88個、新興戰略產業564家、重點出口企業731家。
目前,正在抓緊推進建立第二批環境監管正面清單。
03統一了預警級別和應急響應等級
按照重污染天氣發展趨勢和嚴重性,將預警分級由原來的四個等級調整為三個等級,由低到高依次為黃色預警、橙色預警、紅色預警,去掉了藍色預警。
04規范了減排清單編制要求
今年的應急減排清單編制工作,明確了行業差異化績效分級管控內容、減排基數核算方法、減排比例及核算方法、清單填報規范要求以及企業“一廠一策”編制等。
按照生態環境部減排清單“對涉氣企業全覆蓋的要求”,省生態環境廳組織各市對涉氣企業進行了全面排查。
經排查,今年,全省排放大氣污染物工業企業共55619家,比去年增加21197家,增幅61.6%。
同時,應急減排清單還包括建筑工地5683個,機動車1818萬輛,非道路移動機械29.8萬輛。
05明確設置了保障類企業和車輛
保障類企業包括涉及居民供暖、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和危險廢物等保民生企業,以及為納入正面清單的工業企業和重點建設工程提供保障的工業企業。
保障類企業在預警期間僅準許從事特定保障任務的生產經營,如超出允許生產經營范圍、保障類工程未做到相關要求的,一經發現,立即移出保障類清單。
保障類車輛包括保障民生和城市正常運行的運輸車輛、為納入正面清單的工業企業和重點建設工程運輸物料的車輛等。
各地要為保障類車輛發放“綠色通行證”,劃定允許通行路線,確保原輔料能夠通暢運輸。
06新增了安全保障措施
明確提出工業企業制定的應急減排措施,應符合安全生產管理要求。
要求各地啟動重污染天氣預警后,生態環境部門要及時書面通知同級應急管理部門。
生產經營單位限產、停產期間,市級應急管理和生態環境部門要加強溝通協調,確定限產停產企業安全風險等級,對于風險較大的企業,要同時指導縣級應急管理和生態環境部門派專家及監管人員到現場,按照各自職責開展風險辨識,全面排查隱患,確保生產經營單位限產、停產期間安全穩定,避免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和突發環境污染事件。
07調整了區域二、區域三所含城市范圍
根據秦皇島市大氣污染防治實際情況,將秦皇島市由區域三(張家口、承德、秦皇島),調整到了區域二內(唐山、廊坊、滄州、秦皇島)。
08增設了對城市預案的修訂要求
今年預案的一大特點,就是在預案附件中增加了對城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的編制要求。
主要從預案修訂內容、修訂程序、績效評級的原則、減排清單編制、正面清單制度、嚴防“一刀切”、“一廠一策”實施方案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對今年生態環境部的應急減排政策進行了補充說明。
新聞多一點
新修訂的《河北省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
這樣保障民生
今年修訂的《河北省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堅持突出重點,精準減排,對治理水平低、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工業企業,優先采取減排措施;對治理水平先進、污染物排放量小的工業企業,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根據需要采取減排措施;對新興產業、戰略性產業以及保障民生的企業,應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減排措施,盡量避免對正常生產生活的影響。
首先,優先保障民生。對涉及居民供暖、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和危險廢物等保民生企業,列入保障類企業。此類企業應實施“以熱定產”“以量定產”,根據其承擔的任務量和供暖面積等參數,核定最大允許生產負荷,科學制定應急減排措施。
保障類企業在預警期間僅準許從事特定保障任務的生產經營,如保障類企業超出允許生產經營范圍、保障類工程未做到相關要求的,一經發現,應立即移出保障類清單。
其次,建立正面清單制度。對重點工程項目、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出口型企業等1640家企業納入第一批“正面清單”,其中,國家和省重點工程項目257個、易地扶貧搬遷項目88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564家、重點出口型企業731家。正面清單企業在重污染天氣預警期間重點保障,不停產、不限產、不檢查、不打擾。目前,正在抓緊制定第二批正面清單,增加了軍民融合企業、民生類企業,將有1000家左右企業納入其中。隨著工作深入和企業治污水平提高,正面清單企業和項目會逐步增加。
最后,確保保障類車輛正常運行。保障類車輛包括保障民生和城市正常運行的運輸車輛、為正面清單的工業企業和重點建設工程運輸物料的車輛等。原則上,使用重型載貨車輛的保障類車輛,依法禁止使用國四及以下車輛(含燃氣)進行物料運輸(?;奋囕v除外)。此類車輛要協調交通運輸、城管、公安等部門,為保障類車輛發放“綠色通行證”,劃定允許通行路線,確保原輔料能夠通暢運抵。
今年工業企業應急減排措施
這樣體現差異化
今年以來工業企業應急減排實行差異化是一個重大變化,也是總結這幾年來重污染天氣應對的一些工作經驗。為堅持科學應對重污染天氣,統籌企業生產發展與治污減排,嚴格禁止“一刀切”,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對秋冬季應急減排管控作出了重大調整,并實施了應急減排差異化管理體系和正面清單制度。
一是改變前兩年進入秋冬季后,對工業企業實行普遍性、常態化的錯峰生產方式。今年更改為在啟動重污染天氣預警期間,實施差異化應急減排。這樣,企業僅需在啟動預警時段內,采取相應的應急減排措施即可。同時,將以往錯峰期間重污染企業全行業、全鏈條停限產,改為對主要產污環節提出應急減排要求。
二是組織各地對涉氣企業進行全面排查,逐一核算排污量,制定“一企一策”應急減排清單,將排放大氣污染物的55619家工業企業全部納入今年的應急減排差異化管控清單,比去年增加了21197家。
三是依據排污數量與治污水平,對涉氣工業企業進行分類分級指導,有保有壓,明確差異化管控措施。大體分為三類,第一類重點企業,鋼鐵、水泥、焦化、玻璃、建材等等,這些行業排放污染物比較多,也是大氣污染物排放的主要來源。第二類小微涉氣企業,第三類其他企業。首先,排查確定每年排放大氣污染物不超過100公斤的小微涉氣企業9626家,對生產環節不停產、不限產,只要求重污染天氣不得使用國四及以下重型載貨車輛(含燃氣)進行運輸。第二,對40個重點行業23454家企業(排放總量占工業排放量70%以上),對這些行業進行差異化管控,一類是需要績效分級的21個重點行業7059家企業(包括鋼鐵、焦化、水泥等行業),從生產工藝、污染物治理、無組織管控、監測監控、排放限值、運輸方式等六個方面進行績效評級,確定A、B、C三級標準。第三,對于其他22539家企業,具有明顯的產業特色和地域分布差異,不便于制定普遍性的差異化管控措施,而是由省級制定指導意見,各市結合產業布局和減排需要,也分別制定了分級、分類差異化管控措施。省級強化對“一刀切”行為的監督檢查,嚴格督促各地落實“多排多限、少排少限、不排不限”,實現全省涉氣企業差異化管控全覆蓋,最大程度保障企業生產權益,也促進了企業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