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上海、江蘇、浙江7月3日聯合舉行新聞發布會,共同發布《關于支持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下稱《支持政策》),這是兩省一市貫徹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合力推動一體化示范區建設的重要政策支撐和改革舉措。建設一體化示范區,是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一體化示范區執委會主任、上海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馬春雷在發布會上說,《支持政策》是一個不同的省級行政主體對不同行政隸屬關系的毗鄰地區實施的共同政策,也是實現共同發展的政策,這在全國尚屬首次。
國家發展改革委下達專項資金支持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示范工程建設
7月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2億元,支持鄭州、重慶、成都、西安、烏魯木齊等5個中歐班列樞紐節點城市開展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示范工程建設。中歐班列是共建“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和明星品牌,是亞歐各國深化務實合作的重要載體。為推動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在2020年中央預算內投資中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區位條件優越、設施基礎良好、運營規范有潛力的中歐班列樞紐節點城市開展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示范工程建設,促進中歐班列開行由“點對點”向“樞紐對樞紐”轉變,加快形成“干支結合、樞紐集散”的高效集疏運體系。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加強統籌協調,指導有關地方做好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示范工程建設,為共建“一帶一路”提供有力支撐。
發改委等12部門:支持民營企業參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發展
7月8日,國家發改委等12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支持民營企業參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破除市場準入壁壘,維護公平競爭秩序,合理設置資格條件,不得以任何形式對民營企業參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運營設置限制性門檻;支持和鼓勵民營企業參與重大鐵路項目建設以及鐵路客貨站場經營開發、移動互聯網服務、快遞物流等業務經營,推動鐵路站城融合投融資改革,因地制宜規劃建設以鐵路車站為載體的城市商業綜合體,打造公鐵、鐵水聯運中心。
上半年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近3.5萬億元
7月8日,從財政部了解到,上半年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規模增加,共發行34864億元,同比增長22.9%。其中,一般債券發行11139億元,專項債券發行23725億元。按用途劃分,上半年,新增債券發行27869億元,再融資債券發行6995億元,新增債券已完成全年發行計劃的58.9%。按照“資金跟著項目走”原則,新增債券資金全部投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重大項目,有利于擴大有效投資??傮w來看,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工作進展平穩有序,發行節奏更加優化。在平均發行期限有所延長的情況下,上半年,地方政府債券平均發行利率為3.27%,比2019年下降21個基點,有效降低了地方融資成本。此外,上半年,地方政府債券現券交易量為6.8萬億元,同比增加1.73萬億元;質押式回購規模為10.7萬億元,同比增加1.29萬億元,二級市場流動性逐步改善。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余額為241583億元,控制在全國人大批準的限額之內。其中,一般債務為124822億元,專項債務為116761億元;政府債券為239696億元,非政府債券形式存量政府債務為1889億元。財政部表示,下一步,將統籌做好國債、地方債發行工作,全力保障政府債券平穩順利發行,努力推動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國常會: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建設
7月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會議指出,重大水利工程是“兩新一重”建設的重要內容。會議圍繞防洪減災、水資源優化配置、水生態保護修復等,研究了今年及后續150項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安排,要求抓緊推進建設,促進擴大有效投資,增強防御水旱災害能力。會議強調,要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深化投融資體制機制改革,落實水價標準和收費制度,建立合理回報機制,擴大股權和債權融資規模,以市場化改革推動加快水利工程建設。
發改委: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受國務院激勵城市
7月9日,國家發改委下達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和重點園區建設專項2020年第三批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北京市石景山區、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江蘇省常州市、江西省萍鄉市、山東省淄博市、河南省平頂山市、湖北省襄陽市、湖南省株洲市、廣東省韶關市、四川省宜賓市等10個受激勵城市重點園區建設,以及國務院批復的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范區和中德(沈陽)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建設。
據了解,本批中央預算內投資聚焦園區創新平臺和創新能力建設,共計支持16個重大項目,預計帶動36億元左右總投資。包括北京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國際人才社區、遼寧沈陽中德應用技術學院、江西萍鄉數字經濟產業園創新中心、四川宜賓鋰電產業技術研究院、株洲中小航空發動機關鍵零部件創新研發平臺、韶關液壓件裝備工業園等重大項目。202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共分三批下達16億元資金,支持全國20個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和相關重點園區建設。同時,指導徐州、黃石、自貢等示范區落實與國家開發銀行簽署的開發性金融支持示范區建設合作協議,今年上半年發放專項貸款154億元。
發改委:目前172項重大水利工程已經累計開工146項
7月13日,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防汛抗旱和重大水利工程建設有關情況,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蘇偉會中表示,目前,172項重大水利工程已經累計開工146項,在建投資規模超過1萬億元。引江濟淮、西江大藤峽水利樞紐、淮河出山店水庫等一批標志性的工程陸續開工建設,南北水調東中線一期工程等32項工程已相繼建成,發揮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發改委:下達93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 支持各地生態文明建設
7月13日,國家發改委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93億元,支持一批城鎮生活污水垃圾處理、資源節約循環利用、環境污染治理等重點項目建設,推動補齊城鎮環境基礎設施短板弱項,促進能源資源高效利用,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指導督促各地加快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執行和項目實施,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切實發揮中央預算內投資效益,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發改委:今年1-6月各地新增PPP項目373個
7月14日,根據全國PPP項目信息監測服務平臺數據,今年1-6月各地新增PPP項目373個;截至今年6月底各地已簽約PPP項目中民間投資項目1677個。分地區看,湖南省、江西省、貴州省新增項目較多。分行業看,城市基礎設施新增項目最多,達127個;農林水利、社會事業、交通運輸、環保等行業新增項目數較多。從前期工作情況看,新增項目中已通過項目審批、核準或備案,以及可行性論證、實施方案審查的重點推進項目173個。從落地實施情況看,新增373個項目中已簽約項目144個。截至今年6月底平臺已簽約項目中民間投資項目共1677個,占全部已簽約項目的43%;其中,民營企業單獨中標項目831個,聯合體中標項目中民營企業控股項目846個。今年1-6月,各地新增已簽約項目144個,其中民間投資項目28個。
國開行上半年提供2002億元融資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7月15日,國家開發銀行透露,今年上半年,國開行向粵港澳大灣區提供融資總量2002億元,支持了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科技創新、現代化產業、生態環保等重點領域發展。據了解,國開行于2019年制定的行動計劃明確,2019年至2022年期間,國開行將向粵港澳大灣區累計提供融資總量1萬億元。截至今年6月末,這一計劃已完成54%。
國家開發銀行上半年7000億元貸款支持能源和交通行業
7月15日,國家開發銀行透露,截至6月末,國開行今年已向公路、軌道交通、水運、機場、能源等行業發放貸款7053億元人民幣,余額新增2819億元,促進擴大有效投資,為能源交通重大項目建設提供有力金融支持。針對航空企業受疫情沖擊較重的實際情況,國開行上半年累計向各航空企業發放復工復產貸款55億元,支持相關企業渡過難關。公路方面,國開行推出公路企業資金紓困貸款,為公路企業克服疫情帶來的運營困難提供金融助力。此外,國開行還不斷加大對鐵路、軌道交通、農村公路建設和可再生能源等領域的支持力度。在河北張家口,寧遠機場改擴建工程、崇禮城區至太子城公路改建工程、崇禮城區至萬龍公路改建工程、崇禮城區至長城嶺公路改建工程合稱“三線一場”項目,是2022年冬奧會重要的交通運輸保障工程。國開行河北分行聯合天津分行積極對接項目建設資金需求,發放內部銀團貸款助力“三線一場”工程建設順利推進。
國開行上半年發放制造業貸款2777億元
據國家開發銀行,截至6月末,國開行今年已發放制造業貸款2777億元,同比增長45%,貸款余額8648億元,支持了制造業轉型升級。
國資委:3月以來央企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逐月加快
7月16日,中國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布數據顯示,3月以來,中央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逐月加快。上半年,中央企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7.2%,增速較1月至5月加快5.9個百分點,較一季度加快11.7個百分點。自3月份全面復工以來,中央企業月度固定資產投資恢復正增長,月度投資增速分別為4.1%、11.8%、13%、21.2%,呈逐月加快態勢,二季度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730.7億元,同比增長14.8%。分行業看,發電、汽車、通信、冶金等行業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超過15%。其中,通信企業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額同比增長18.7%,投資增量占全部中央企業的41.4%;發電企業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額同比增長42.6%。
發改委:中央預算內投資已下達超過90%
7月17日,國家發改委舉行7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新聞發言人袁達表示,截至目前中央預算內投資已下達超過90%,對補短板、穩投資發揮了積極的引導帶動作用。國家發改委將繼續會同有關方面,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兩新一重”等關鍵環節和短板弱項領域,精準籌資、精準項目、精準施策,推進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合理擴大有效投資,進一步發揮好投資的關鍵作用。
一是切實用好投資資金。加快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加大對重點領域和重點工程項目建設支持力度,督促指導各地方加快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執行和項目建設進度,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協調配合,堅持“資金跟著項目走”,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推動專項債券資金盡快落實到具體項目。二是強化項目要素保障。督促指導各地方按照“要素跟著項目走”的要求,健全完善工作機制,加強重大建設項目用地保障,推動重大項目落地實施。深入開展“疏解治理投資堵點專項行動”,幫助解決項目單位的實際困難。三是加強重大項目儲備。督促指導各地方和有關方面,分級負責、分領域推進,依托國家重大項目庫加強項目儲備。深化項目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加快各環節審批手續辦理進度,加快項目開工建設進度。
發改委下達第二批中央預算內投資10.5億 支持雄安新區建設
7月21日,國家發改委下達雄安新區建設專項2020年第二批中央預算內投資10.5億元,支持雄安新區高質量高標準建設。本批項目資金在安排時,一是結合當下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要求,優先支持有助于改善雄安新區環境衛生的大件垃圾拆解中心等環衛設施配套項目;二是根據新區建設進展,支持位于啟動區內的北京市援建“三校一院”項目的配套道路和給排水工程,以及保障啟動區大規模建設的交通運輸通道項目;三是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則,支持配套燃氣工程項目建設;四是為加快雄安高鐵站周邊配套設施建設,支持高鐵站片區道路和配套停車場項目建設;五是為推進白洋淀生態建設,支持白洋淀碼頭生態堤配套道路工程。
中央預算內投資543億元改造城鎮老舊小區 已全部下達
7月21日,國家發改委固定資產投資司負責人劉世虎表示,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計劃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萬個,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543億元,目前已經全部下達完畢,實現了“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翻番,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翻番”。
國常會:部署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
7月2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會議指出,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是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是內需最大潛力所在和“兩新一重”建設的重要內容,對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穩住經濟基本盤具有重要意義。要按照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重點,加強城市短板領域建設,圍繞農民進城就業安家需求提升縣城公共設施和服務水平。一要針對防疫和防汛防災減災中暴露出的問題,著力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和相關設施建設,提高城市預防和應對重大疫病的綜合能力。科學規劃和改造完善城市河道、堤防、水庫、排水管網等防洪排澇設施,加強臺風、地震、火災等各種災害防御能力建設。二要著眼滿足群眾改善生活品質需求,加快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加大環保設施、社區公共服務、智能化改造、公共停車場等薄弱環節建設,提高城市發展質量。三要針對大量農民到縣城居住發展的需求,加大以縣城為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完善縣城交通、垃圾污水處理等公共設施,建設適應進城農民剛性需求的住房,提高縣城承載能力。四要引導促進多元化投入支持新型城鎮化建設。完善公益性項目財政資金保障機制,地方政府專項債資金對有一定收益、確需建設的公共設施項目予以傾斜。發揮財政資金撬動作用,建立公用事業項目合理回報機制,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積極引導開發性政策性和商業性金融機構加大中長期信貸支持。各地要加強項目儲備和開發,逐步解決城市發展歷史欠賬。堅決防止搞脫離實際的形象工程。五要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為進城農民就近打工就業提供機會。
交通運輸部:上半年交通投資同比增長6%
7月23日,交通運輸部召開7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公布,上半年完成交通投資1.4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分季度看,盡管一季度投資下降22.5%,但二季度交通投資恢復較快,增速達21.8%,主要受公路水路投資帶動。其中,鐵路完成投資3258.6億元,占全年8000億元投資目標任務的40.7%;公路水路完成投資10839億元,完成全年1.8萬億元投資目標任務的60.2%;民航完成投資401億元,同比下降2%,完成全年1000億元目標任務的40.1%。
下半年將繼續著力擴大固定資產投資,主要通過以下四個方面:一是繼續“穩在建”“促新開”,全面推進交通運輸項目建設,指導各級交通運輸部門加快推進規劃內項目的前期工作,確保包括京雄高速北京段、太原西北二環等在內的計劃新開工項目做到“應開盡開、能開快開”。二是“抓重點”。圍繞服務國家重大戰略、交通脫貧攻堅等重點任務,聚焦交通運輸發展的薄弱環節和短版,積極謀劃和推進一批交通重大項目,包括川藏鐵路、深中通道等。三是“強規劃”,做好規劃編制。今年在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的基礎上,加快編制《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2021-2050年)》。同時做好“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并做好與交通強國建設各項目標任務的銜接。四是“多督促”,開展督導工作。加強統籌調度,結合2020年交通運輸綜合督查,對促進交通固定資產投資情況進行督導,指導各級交通運輸部門做好下半年穩投資各項工作。
國家開發銀行上半年發放“兩新一重”貸款超萬億元
7月27日,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對外發布上半年經營形勢分析會信息,今年上半年國開行發放本外幣貸款1.87萬億元,其中發放“兩新一重”領域貸款1.03萬億元。國家開發銀行發揮開發性金融逆周期調節作用,上半年投放力度大:發放疫情防控應急貸款295億元;發放貸款4385億元支持復工復產達產;發放“兩新一重”領域貸款1.03萬億元、制造業中長期貸款1473億元、長江大保護及綠色發展貸款2734億元、扶貧貸款1961億元;新增小微企業轉貸款930億元,余額增長90%以上;發放外匯貸款396億美元,支持穩外貿穩外資重點企業和“一帶一路”重點項目。
交通強國建設天津方案發布 海空兩港鏈接全球
7月27日,天津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交通強國建設“天津方案”。到2035年,天津將基本建成交通強市,基本形成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一是放眼世界,??諆筛坻溄尤?,建成世界一流智慧綠色樞紐港口和國際航空物流中心,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突破3000萬標箱,機場旅客吞吐能力達7000萬人次;二是融入區域,兩網三圈暢聯京冀,建成高效率快速網和高品質干線網,形成“京津雄30分鐘城際通勤圈”、京津冀“主要城市1小時高鐵交通圈”和“3小時高速公路物流圈”;三是統籌城鄉,公共服務全面覆蓋,雙城間軌道交通30分鐘通達,基本實現建制村10分鐘到公交站、鄉鎮15分鐘上高速公路。到本世紀中葉,設施、服務、技術、管理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全面建成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
發改委:加快落實新型城鎮化建設補短板強弱項工作
7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下發關于加快落實新型城鎮化建設補短板強弱項工作 有序推進縣城智慧化改造的通知。通知稱,要針對縣城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產業發展、數字生態等方面存在短板和薄弱環節,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數字技術,在具備一定基礎的地區推進縣城智慧化改造建設,著力補短板、強弱項、重實效。發揮項目的引領示范作用,提升縣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基礎設施水平,有效提高政府公共服務水平、社會治理效能,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優化產業發展環境,有力支撐新型城鎮化建設和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住建部:截至6月末全國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達1.59萬個
7月29日,據住建部網站消息,截至6月末,全國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59萬個,占年度目標任務(3.9萬個)的40.4%,較5月末提高了21個百分點;涉及居民332.94萬戶,占年度目標任務(約700萬戶)的47.1%,較5月末提高了近22個百分點。其中,開工進展較快的地區:甘肅100%,河北98.9%,山東77.6%,上海76.4%,安徽73.5%;開工進展較慢的地區:吉林16.1%,四川16.0%,內蒙古13.9%,湖北12.0%,海南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