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增效”做加法,除長期未解的“淤點”。綜水中心濁環系統過濾器反洗水處理后通過J5提升泵輸送至1580熱軋旋流井回用,但由于J5水量大,旋流井不能全部使用,且其它系統也因水質不匹配無法回用,需要外排。而這部分水外排后相當于J5提升泵做了無用功,造成能源的浪費。作業區專業與班組長反復探討,采取有效措施,根據現場工藝布置情況,讓反洗水在進J5水池之前,通過與反洗水調節池溢流管連接的外排管先排走,剩下的部分水再通過J5水提升泵,從而實現了電量節約。據計算,按照此方案運行,J5水提升泵日減少運行時間12小時,年節電效益約為10.22萬元。
瞄準“癥結”做減法,通梗阻不暢的“堵點”。以往1580、2160熱軋系統中修時,凈環IC1系統不停泵,或停泵滯后開泵又提前,這與系統的生產負荷變化不相符,因此,造成不必要的電量消耗,增加了工序成本。作業區專業通過與用戶溝通,細化措施、強化落實,在檢修時,隨著負荷降低,凈環系統提前停泵或減泵。檢修完成后,再根據用戶負荷的增加,逐步由單泵恢復到正常運行狀態。7月份兩線中修期間通過減泵運行調整,共實現節電12.7萬kWh,節電效益約6萬元。
瞄準“擔當”做乘法,解懸而未決的“難點”。1580熱軋DC3系統在2017年9月份應用戶生產要求,運行方式由3臺運行改為4臺運行,并一直運行至2020年初。加泵運行后,系統日增加電耗約19000KWh,且增加了系統設備的檢維修工作。作業區專業主動擔當作為,積極與上級專業溝通,并在上級協助下組織用戶開會進行討論,最終在綜合了各方意見的基礎上,在滿足生產的前提下,將運行方式調回到3臺泵運行,上半年共計實現降本102.7888萬元。
瞄準“病灶”做除法,清艱澀停滯的“痛點”。二煉鋼干法煤冷水系統設計只有1臺冷卻塔,受冷卻能力影響,進入夏季后系統降溫困難,經常需要通過工業新水置換降溫。而硅鋼加熱爐系統由于用戶工藝改造后,系統循環量降低,冷卻塔富余。本著“精打細算過日子”原則,作業區利用煉鋼全停產檢修和1580熱軋中修期間進行改造,將硅鋼富余冷卻塔借給干法煤冷系統使用,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實現了降本增效。投入后,日節約工業水超過500m3,6—9月份實現節水效益12.1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