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經濟復蘇強勁有力
目前,我國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擁有全球最完整的工業體系、強大的生產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以及超大規模的內需市場。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深刻變化的國內外環境,在“十四五”規劃引領下,我國正在加快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從長遠來看,新格局有利于激活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內生動力,并將進一步穩定和擴大消費,擴大有效投資,加速發展綠色低碳經濟。
步入“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國經濟運行延續了去年以來的穩定恢復態勢,制造業景氣回升,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上漲18.3%,實現穩健開局。
二、鋼鐵工業發展現狀與運行
鋼鐵工業是國民經濟基礎產業,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工業化程度的重要標志支撐,也是最硬核的制造業之一。我國鋼鐵工業為國家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現已成為我國最具全球競爭力的產業之一,正在引領世界鋼鐵綠色革命,并將長期引領世界鋼鐵工業發展。
2020年以來,國內鋼材市場需求保持旺盛,超大規模的內循環市場為我國鋼鐵行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鋼鐵生產持續高位運行,鋼材消費快速增長,企業利潤水平有所好轉;但是,鋼材貿易壓力仍然較大,鐵礦石價格持續攀升。
三、鋼鐵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鋼鐵工業迎來了重要發展機遇:一是,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推動高質量發展開新局;二是,低碳發展重塑鋼鐵行業新格局;三是,工業化和城鎮化深入發展提供市場空間;四是,“新基建”投資加快創造新需求。
但同時,我國鋼鐵工業也面臨著諸多嚴峻挑戰,包括: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低碳環保政策日趨加嚴,產業鏈安全仍存在嚴重挑戰,“卡脖子”技術有待突破。
四、中國鋼材消費趨勢研判
中國鋼鐵生產始終以滿足國內經濟發展需求為主,堅持國內循環為主。面對國際形勢錯綜復雜、國內經濟穩中有變的局面,預測2021年我國經濟仍將保持2020年下半年快速增長態勢;疊加對“大建筑”行業鋼材消費量保持高位、制造業鋼材消費量小幅增長的判斷,預計短期內我國鋼材消費仍將高位徘徊。但從中長期來看,國內鋼材消費量將呈緩慢下降態勢。綜合判斷,我國粗鋼產量將于“十四五”期間達峰,2025年將保持較高水平。
五、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趨勢
展望“十四五”,我國鋼鐵工業將以低碳為統領,加快構建發展新格局。在國家產業政策指導下,我國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將呈現如下趨勢:
一是推動兼并重組。鋼鐵行業兼并重組要堅持企業主體、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原則,充分運用市場化、法制化辦法,尊重企業意愿。鋼鐵行業在“十三五”時期兼并重組進入了活躍期,應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再上一個新水平。
二是強化技術創新。應準確把握新產品、新技術創新方向,加強新技術攻關,推動新技術應用,并應加大新產品研發力度,提高產品附加值。
三是加快低碳發展。應積極部署碳達峰及碳中和路線圖,創新突破低碳技術,加強制度建設和政策體系保障,并借助“互聯網+”、大數據技術,構建鋼鐵全過程信息化管控及評估平臺。
四是深入超低改造。應強化源頭及過程控制,優化末端治理技術,通過監控監管手段與清潔運輸方式精準減污。
五是推進智能制造。數據是重要資產,智能制造是鋼鐵行業轉型升級的現實需要。鋼鐵企業應以智能和互聯為導向,加快構建鋼鐵智能制造基礎體系,以智能制造構筑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升企業生產管控、經營管控、財務管控等新型能力,推動鋼鐵制造邁向中高端。
六是發展平臺經濟。應建設鋼鐵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為鋼鐵企業提供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的公有云服務,實現跨企業的制造資源的優化配置。平臺企業演化出平臺經濟產業已是大勢所趨,應構建數字經濟平臺,暢通經濟大循環,以“平臺+生態圈”打造鋼鐵生態服務。
七是激發標準活力。應充分發揮市場在標準化工作中的能動性,緊緊圍繞新產品、新技術發展方向引領鋼鐵行業技術創新,并應緊密結合下游需求,滿足生產和應用需要,更好地推動產品和標準的應用。針對低碳領域,應健全并完善規則基礎類標準,圍繞成熟低碳技術、工藝、裝備制定標準,指定低碳水平分級評價及認證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