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本部外購電負荷由平均每小時20多萬千瓦壓縮至10萬千瓦以內,”柳鋼集團總調度室總調度長祝和利介紹,限電給集團生產帶來了較大影響,特別是軋材單位減產較大,產量約減產一半以上。
熱軋廠推進全員節電,部分操作臺關燈,有需要操作臺照明燈只開一半
為減輕限電對生產造成的不良影響,總調度室嚴密調度各單位協同生產,安排棒型廠、中板廠、熱軋廠間歇交替開機生產,盡可能確保用電平衡。祝和利介紹,在冶煉工序方面,因轉爐鋼坯庫滿,轉爐廠收縮產能,放棄低鐵水耗生產模式;煉鐵廠組織開展鑄鐵工作,緩解鐵鋼平衡;燒結廠、氣體公司也由于鐵鋼減產而停下部分產線,一來緩解工序運行壓力,二來停下大型用電設備,為軋材生產騰出用電空間。
一邊安排產線錯峰平衡生產,一邊鉚足干勁回收余熱余能進行自發電。
動力廠發電配電系統
在動力廠熱電車間3號站,1×65MW發電機組機聲隆隆,值班室里的工作人員正專心致志地盯著監控畫面,測算著發電機運行的各項數值,為設備穩定運行做好保障。
動力廠職工動態調整運行方式
該發電機組每小時發電量可達6.7萬千瓦,滿足集團約8.2%的用電量,在限電政策下,其作用不可小覷。“每多發一度電,就為集團穩定生產多作一份貢獻。”動力廠廠長董君祥要求,要充分利用現有發電機組進行高效發電。針對高負荷運行加上高溫天氣,發電設備更容易出現故障的情況,加強點檢力度,全力保障設備正常運行。
動力廠開展技術攻關提高變電配電系統穩定性
同時,動力廠能控中心及燃氣車間強化協同力度,實時精準監控焦爐煤氣動態,根據富余焦爐煤氣和發電鍋爐工況,靈活調整發電機組運行方式,深挖發電潛能,確保自發電量實現最大化。
用電告急,供應緊張,一場關于生產節電的保衛戰在柳鋼集團各單位悄然打響,大家紛紛結合自身實際特點,使出“洪荒”之力應對限電影響。
合金公司
在限電政策下,合金生產受到影響較大。為保障柳鋼集團三基地鐵合金供應,合金公司不斷加強與南方電網地調聯系,及時掌握電力供應情況,收集富余負荷信息,積極爭取增加恢復送電爐臺。該公司根據電量大小匹配相應爐臺的原則,通過調劑小型錳鐵爐用電量,優先保障硅錳合金爐臺生產,增加硅錳合金產量,保障集團供應。同時,利用限電時差,安排員工開展爐臺檢修和設備維護;完善限電停電預案管理,減少因反復限電停電導致的消耗增加和生產成本上升;統籌職工上崗、年休假、待崗等安排,提高人力資源管理效率……通過一系列措施,緩解限電產生的沖擊或影響。
自限電政策實施后,沿海基地積極響應限電政策,采取緊急生產預案。
廣西鋼鐵
廣西鋼鐵根據限電負荷的范圍對不同產線進行調整。實施24小時值守制度,關注用電負荷情況,及時做好煤氣平衡和產線開停機調整。抓住一切電量富余時機安排品種鋼的生產,滿足廣西鋼鐵品種鋼的交付。暫停精煉爐生產的新工藝,將省出的電量用于軋線生產消化庫存坯,為軋線開機生產創造條件。同時,將限電與產線檢修結合起來安排,合理安排生產和檢修,降低設備故障率,力爭將限電影響降到最低。
中金公司
中金公司嚴格配合執行電力調度指令,通過停軋材等部分產線降負荷生產。加快高爐富余煤氣發電2號機組調試,于8月1日成功實現煤氣發電1號、2號機組并網發電,累計發電量可達到5800萬千瓦時。加強發電設備運行維護,加快完成燒結余熱發電機組調試,實施新老系統變電站轉接,把老系統110kV變電站轉接到新系統220kV變電站,優化電力平衡,滿足生產用電需求,解決“缺電”的燃眉之急。
在柳州本部,各生產和輔助系統單位也紛紛以緩解用電壓力、降低碳排放量為己任,在嚴格把控用電量的同時合理調配生產。
燒結廠有效提高了余熱發電量,減輕限電影響
燒結廠密切關注燒結煙氣余熱利用情況,分析診斷環冷機各段風量、風溫分布是否合理,排查系統內主要漏風點,系統治理漏風,增加燒結煙氣利用率,有效提高了余熱發電量,減輕限電影響。
煉鐵廠利用無人機對爐頂設備進行點檢
煉鐵廠倡導干部職工節約用電,自廠機關至一線生產崗位做到人走關燈、關空調、風扇,辦公室空調溫度設定不得低于26攝氏度等措施。同時,工藝、設備部門聯合抓好原燃料管理,加強設備點檢,優化爐內操作,減少爐況波動,達到減少休風的目的。
轉爐廠利用生產間隙組織爐機維修工作
轉爐廠積極做好節電保產工作,在保證生產順行和質量穩定的前提下,生產的板坯鋼種由原來的過精煉模式轉變為轉爐爐后直上模式。在生產工藝方面,加強轉爐終點的控制,優化爐后渣洗工藝,完善氬站冶金功能,噸鋼節約用電達25度。
冷軋廠安排軋機生產與輪換設備維護
冷軋廠積極與總調度室溝通好一二冷軋熱軋用料規格,盡量在保證合同訂單的情況下安排軋機生產與輪換設備維護。同時將今年年修項目有效拆分,安排在每次限電情況下進行分段進行,為后期滿負荷生產不再占用生產時間進行年修工作,保證后期高效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