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綠色礦山發展現狀
我國自2006年首次提出“堅持科學發展,建設綠色礦業”的發展新理念,此后經過幾年的實踐,逐漸被礦業領域所認同,成為中國礦業發展的目標,建設綠色礦業也就成為中國礦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綠色礦山,以保護生態環境、降低資源消耗、追求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將綠色生態的理念與實踐貫穿于對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全過程,體現了對自然原生態的尊重、對礦產資源的珍惜、對景觀生態的保護與重建。發展綠色礦山就是要在礦產資源開發全過程中既要嚴格實施科學有序的開采,又要對礦區及周邊環境的擾動限定在環境可控制的范圍內; 對于必須破壞擾動的部分,應當通過科學設計、先進合理的有效措施,確保礦山的存在、發展直至終結,始終與周邊環境相協調,并融合于社會可持續發展軌道中,形成一種嶄新的礦山形象。
我國綠色礦山建設可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2006~2010年),此階段為理念認識加深階段,綠色礦山理念逐步得到行業認可,但尚未有全國性政策文件;第二階段(2010~2016年),此階段是綠色礦山試點階段。2010年,原國土資源部發布《關于貫徹落實全國礦產資源規劃發展綠色礦業建設綠色礦山工作的指導意見》(國土資發〔2010〕119 號),并于2011~2014年先后公布了四批共661家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單位,綠色礦山建設進一步深化。第三階段(2017~至今),此階段進入全面建設綠色礦山階段。2017年原國土資源部等六部委聯合印發《關于加快建設綠色礦山的實施意見》(國土資規〔2017〕4號),并隨文附帶了煤炭、石油和天然氣、有色、黃金、冶金、化工、非金屬礦以及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等八個行業的建設要求,綠色礦山建設進入全面推進和實施階段,并由中央部委組織集中申報改為由礦山自建自評、第三方評估、名錄管理、達標入庫、動態調整的新模式。2019~2020年,自然資源部先后公告入庫了1254家綠色礦山。
綠色礦山建設雖已歷經十余年發展,已有1200余家綠色礦山入選國家級綠色礦山庫,但從結構上來看,綠色低碳礦業格局尚未全面實現,尤其是中小礦山企業進展緩慢、老礦山綠色改造投入大任務重、歷史遺留問題多。如鐵礦行業,截至2020年底入選全國綠色礦山名錄鐵礦山共108家,但與全國超過千余家鐵礦采礦權相比,達到綠色礦山標準的鐵礦山仍占少數比例,形成綠色低碳礦業格局任重道遠。
二、存在的問題
1. 綠色礦山內涵理解不足不深
部分礦山企業將綠色礦山建設狹義的理解為“綠色”的礦山,僅將綠色礦山建設作為一項“面子”工程,搞搞綠化、種樹、種草即可,甚至出現了礦山涂綠漆、苫布苫蓋等行為。綠色礦山內涵豐富,礦山綠化、生態環境修復、土地復墾等僅是涉及礦區環境優美一項,綠色礦山建設還包括環境友好型開發開發利用方式、數字化智能化礦山、節約集約循環利用、良好礦山企業形象等方面內涵,需從根本上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
2. 缺乏低碳戰略引領,實現有序發展
隨著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貫徹落實以及綠色礦山建設理念的推廣,綠色礦山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但部分礦山企業僅是將綠色礦山建設與企業發展分隔開,并沒有實現綠色發展戰略與企業發展戰略的融合,從戰略層面將綠色低碳理念融合到礦山企業發展中。
3. 綠色低碳發展與資源安全保障的矛盾
發展經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物質基礎和保障,而發展經濟必然離不開礦產資源的支撐。我國礦產資源稟賦差且需求量大,鐵、銅、錳、鉻、鎳等大宗礦產品對外依存度長期居高不下,尤其是面臨日益嚴峻的國際貿易環境,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受到嚴峻挑戰,國內礦的基礎保障作用日益凸顯。但在“十三五”期間,部分地區“一刀切”行政關停、退出等現象頻出,疊加市場因素,導致國內礦產量大幅下降,社會性勘查投入和采礦業固定資產投資大幅下降,嚴重影響了國內礦可持續發展能力。
三、措施建議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挑戰。《意見》的出臺,必將倒逼綠色礦山建設的全面升級,向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發展,但同時,要正確處理綠色發展與礦產資源保障的關系,實現綠色發展與資源安全矛盾中統一。因此,礦業行業必須堅持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以礦業的綠色發展來構建“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發展新模式,從而更好地服務和支撐生態文明建設。
1. 戰略融合,指導升級版綠色礦山發展
建議礦山企業加深對綠色礦山建設標準的深入理解,戰略上高度重視,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和《意見》要求,根據企業發展實際,制定礦山綠色低碳發展實施方案或發展路線圖,將綠色低碳發展戰略與企業發展戰略融合,實現高質量、升級版綠色低碳礦山發展。
2. 規劃引領,實現升級版綠色礦山有序推進
在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建設時期,綠色礦山建設必須編制綠色礦山建設規劃,通過規劃引領綠色礦山實施;目前綠色礦山建設制度安排中,規劃編制非強制性,但要實現高質量綠色礦山建設,尤其是面臨新形勢新要求,建議要加強綠色礦山規劃引領作用,加快推進,避免重復投資,有序推進升級版綠色礦山建設。
3. 問題導向,處理好綠色發展與資源安全保障關系
首先,從國家層面,需加強頂層設計,杜絕“一刀切”的行政停產或關停,通過標準制訂,規劃底線管控,實現礦山綠色低碳和資源安全保障共生發展,保障國家資源安全。其次,從企業層面,建議礦山企業對照綠色礦山建設規范和《意見》要求,全面梳理和解剖礦山發展現狀,以問題為導向,設立臺賬,整體設計,分步推進,示范推進,實現礦業產業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4. 因地制宜,加快推進礦山數字化智能化
我國礦產資源稟賦差,成本相對較高,且礦山分布多遠離城市,面臨著用工結構性短缺、用工成本上升、吸引高端技術人才能力弱等問題,國內礦山需通過“機械化減人、自動化換人”,推進數字化和智能化發展,實現礦山艱苦崗位用工少人化或無人化,提升礦山工作環境和用工待遇,提高勞動生產率,實現本質化安全、綠色低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