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現場已有穿同樣工裝的幾位同事等候,“我們從頭到尾再過幾遍”,鄧睿急促而有力地說道。時光飛逝,他們已經在這里耕耘了13個月。一年前的10月9日,項目舉行奠基儀式;如今,大型設備、管道、房屋拔地而起,建筑主體外墻上的圖文映入眼簾——中鋼國際,超越期待。
項目團隊干勁十足
鄧睿一行“演練”了足足兩遍,微信運動的數字很快跳到榜首。天色已亮,曙光中,人們瞥見主通道上方的標語——中鋼國際EPC總承包寶武馬鋼400萬噸/年帶式焙燒機球團項目歡迎您。這是由中鋼國際為整個寶武系統打造的第一條帶式焙燒機球團生產線,意義非凡。
鄧睿掏出手機記錄“問題”,向來嚴謹的他不會放過一絲一毫的難被他人發現且微不足道的小瑕疵;手機屏幕上始終顯示著一條提醒事項:“項目22時28分點火熱試。”
推開項目辦公室的門,墻面上的工期進度表“撞進”眼簾,密密麻麻列出了被“各個擊破”的節點——
2020年8月21日,簽訂合同
2020年10月9日,項目正式奠基
2021年9月28日,帶式焙燒機單機試車成功
………
項目建設期13個月,這無疑刷新了帶式球團項目的最短建設期紀錄。“超速快跑”的背后,卻伴著難以想象的困難和難熬的7月份。“如果沒有遇到這個7月份,我們還可以更快”,鄧睿邊搖頭邊喃喃自語。
2021年7月份,在局促的空間里,各作業交叉施工,梅雨季的到來可謂“雪上加霜”,下不完的雨就等于被無限拖延的工期。
中鋼國際項目團隊靈活調整工期計劃,全員做好安全防護:小到中雨照常推進,只有大雨和暴雨時才轉入室內,開會、復盤。“為了給大家鼓勁,我播放過《水手》,唱到風雨中這點痛算什么,挺應景”,鄧睿開著玩笑。
“禍”不單行。臺風“煙花”、揚州疫情,把耐火材料和變壓器等困在災區和疫情地區,部分設備也堵在半路,該項目團隊第一時間聯系其他供應商,同步調整工序,還專門做了一份預案。“不過,要啟動預案的前一刻,揚州疫情地區解封了,貨發出來了”,鄧睿松了口氣。
熬過最漫長的7月份,設備、鋼結構、三電、耐材等專業施工全面鋪開,全員投入到如火如荼的建設中。
精益求精,齊頭并進
問及上一個假期,鄧睿笑而不語,自打踏入這一行,早就沒了節假日的概念。但剛過去不久的中秋節令人難忘,雖然又一次沒能陪伴在家人身邊,但中鋼國際項目團隊和客戶、分包商利用午休時間舉行了中秋午餐會。
與全年無休的總包商大不相同,分包商大都是本地人,節假日不能錯過,特別是春節和中秋這類大節,一定要闔家團圓;大節前后也多少有些“惰性”。
2021年春節,為了不影響關鍵節點進度,在鄧睿的帶領下,分包商們趕在臘月二十七完成了焙燒室9.61米平臺混凝土的現場澆筑。待他們都回家團圓了,中鋼國際項目團隊利用春節進行了一番細致的混凝土養護,確保關鍵線路進度不受影響。
或許是因為在一年中最該陪伴在家人身邊放松休息的日子,中鋼國際項目團隊堅守在了項目現場;又或是中鋼國際項目團隊把加班當作常態的態度令人動容,分包商們的態度逐漸轉變,風雨中也干勁十足,加班無怨言,齊頭并進趕進度。這樣的整齊劃一和高效專業,讓人很難想象分包商們在帶式球團項目上的經驗幾乎為零。
這離不開中鋼國際項目團隊精益求精的管理。
鄧睿的電腦里存著不少“學習資料包”,都是入門課程教材——為了讓各分包商吃透工藝設計意圖,奠基儀式還沒舉行,中鋼國際項目團隊就多次組織專題學習課(交流會)。項目不停,學習不止,伴隨建設各個階段,項目辦公室總是傳來熱烈的討論聲。深入、詳盡的學習交流,加深了彼此信任,讓日后的每一步都走得又快又穩。
中鋼國際項目團隊還肩負起了“技術員”的角色,針對性形成了施工部署方案并提供給各分包商——重點、難點、施工工法,應有盡有。“與其說我們是總包商,倒不如說我們是服務好各分包商、當好大管家”,鄧睿這樣形容。
綠色化、數字化為馬鋼賦能
2021年11月5日22時28分,中鋼國際項目團隊通過大考——400萬噸/年帶式焙燒機球團項目成功點火試車,大家的喜悅與激動不言而喻。
該項目運用了中鋼國際自主研發的帶式焙燒機球團工藝技術。作為實現傳統高爐煉鐵能效提升和生產低碳化的關鍵技術之一,項目技術核心應用了3D設計、CFD模擬和數字化交付,通過自主研發的核心裝備及物質流、能量流循環工藝技術,可以打造綜合能耗低、低碳和綠色高質量球團產品。
采用該工藝技術用全磁鐵礦生產時工序能耗低于18kgce/t,是高爐爐料造塊最清潔的工序。同時,作為替代燒結礦的高爐爐料,帶式焙燒機球團在減少鐵前污染排放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具有顯著優勢;若高爐入爐球團比例從10%提升到50%,鐵前降碳近10%。
除了實現項目的綠色低碳,超越期待的理念激勵中鋼國際項目團隊在馬鋼帶式球團項目上看得更遠、做得更多,想客戶之所未想,用數字化為項目注入更多動力。
雖然未白紙黑字落在合同中,但中鋼國際項目團隊全部采用三維設計,并將基礎的三維應用環境數字化,后期可以根據需求進行數字化交付。
過去,項目設計細節改動可能“牽一發而動全身”,施工返工不在少數;如今,中鋼國際項目團隊通過云端碰撞協同技術,提前發現空間干涉、減少碰撞,進一步優化設計方案,減少施工返工,降低工程成本,保障工程進度及質量。過去,生產設備若發生故障或者備品備件需要更換,可能要通過層層篩查才能發現;如今,通過傳感器自動監測設備運行,實時診斷故障并精準定位。
在數字化的巧妙加持下,中鋼國際完全可以幫助客戶實現更大的跨越、更高質量的發展——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產品質量、降低資源能源消耗。
收獲成功點火的階段性碩果,中鋼國際項目團隊將繼續以低碳經濟、節能減排、清潔生產和資源的高效利用為核心,向著投產的目標沖刺,為實現大而強的新馬鋼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增添后勁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