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與金融業相互成就、共生共榮。作為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若實體經濟供求循環不暢,金融業發展也會困難重重。多位金融管理部門負責人表示,今年將持續增加先進制造業等重點領域的金融供給,有力支持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金融支持制造業要突出“穩”。當前,盡管制造業利潤明顯改善,但5月份制造業PMI繼續位于收縮區間,恢復發展的基礎仍需鞏固。因此,作為制造業的主要融資渠道,信貸投放要“穩”。由于信貸投放具有天然的順周期性,即經濟偏熱時加大投放,經濟存在下行壓力時收縮投放,若不前瞻性做好引導,反而容易加劇經濟周期的波動。接下來,從宏觀層面看,要做好跨周期調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從銀行層面看,要早謀劃、抓機遇,穩定信貸投放的力度與節奏,力爭做到同比多增、逐季穩增。
金融支持制造業要力求“準”。所謂“準”,是指既不搞大水漫灌,也不“撒胡椒面”,而是聚焦重點領域。當前,要特別關注先進制造業集群。5月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是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接下來,要統籌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從銀行信貸的角度看,技術改造貸款是關鍵,要探索差異化、特色化服務,避免企業陷入“研發資金擠占運營資金”窘境。同時,可進一步探索“投貸聯動”服務創新,綜合運用債券、股權等方式,提高金融供給與科創需求的配適度。從資本市場的角度看,近年來,圍繞制造業重點產業鏈,資本市場制度供給持續完善,2022年高技術制造業上市公司研發強度達6.71%,大幅領先全國平均水平。
金融支持制造業要錨定“實”。制造業企業的資金需求具有特殊性——渴求“長錢”。一般情況下,銀行出于避險考量,更傾向于發放短期貸款,因此對企業來說,“短貸長用”問題日益凸顯,資金周轉不靈時還要被迫“倒貸”。近年來,為了解決以上問題、切實滿足企業需求,金融管理部門鼓勵、引導金融機構提升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占比。目前,該項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截至5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投向制造業貸款余額達30萬億元,同比增18.9%,其中,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37.2%。
接下來,要乘勢而上、鞏固成果,搭建綜合化金融服務的“立交橋”。當下,金融支持制造業具備有利環境,制造業企業信心總體穩定,5月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高于上年同期。因此,要持續挖掘企業的有效、潛在融資需求,并重點關注綜合金融服務需求。制造業若要實現關鍵環節的安全自主可控,穩鏈固鏈、補鏈強鏈是重點,金融機構可加碼此領域,在做好信貸服務的基礎上,構建全鏈條、全產品的綜合服務“立交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