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一批厚度為1.5毫米的熱軋卷板從薄板廠CSP生產線下線,標志包鋼熱軋卷板首次突破極限薄規格。產品更“薄”,效益更“厚”,包鋼在具備極限薄規格產品批量生產的基礎上持續加力,不斷推陳出新高附加值產品,受到用戶青睞。
幾乎同一時間,包頭稀土研究院天津分院與中紡院天津紡科聯合開發的“稀貝絲”系列稀土功能纖維在2025中國國際紡織紗線(春夏)展覽會重磅亮相,稀土功能材料又一次走出實驗室“邁入”紡織車間,讓大眾親身體驗這場以原子級材料設計為起點的技術革命,“穿在身上的科技”被重新定義,賦予了“稀土+紡織”新的內涵和價值。
效益是企業生存發展的根本,包鋼不斷突破降本增效瓶頸,帶動經營質量不斷提升。一季度,包鋼各單位一方面持續推進“以銷定產”,精細化管控成本全流程,通過精細化排產和工藝改進,提升設備利用率,可控成本不斷下降;另一方面,多管齊下、多箭齊發廣開效益之門,以高端品質、高科技內涵產品取信用戶、取勝市場。
2025年初,包鋼股份熱軋卷板、螺紋鋼成功獲批上海期貨交易所指定交割品牌,第一張倉單在西安中儲物流中心順利交付。作為我國西北地區首家完成熱軋卷板標準倉單交付企業,包鋼敢為人先地嘗試探索實體產業與金融市場深度融合的新模式,開辟創新銷售模式增創效益的新路子。
鋼軌一直是包鋼的拳頭產品,各種規格型號產品連通了縱橫龐大的軌道交通網,也繪就了包鋼鋼軌的“山河圖”。3月,包鋼鋼材產品貨架再添新丁,批量供貨美標IS中等強度熱處理鋼軌,標志著包鋼在國際高端市場應用版圖中又一次成功開疆拓土。
在政策、資金、制度等多重因素交疊支撐作用下,包鋼眾多新產品接連破冰,進一步穩固企業國內國際兩個市場。一季度,包鋼股份風電鋼產品成功中標國家重點工程“疆電入渝”某配套風電建設項目,以關鍵材料助力西南地區能源結構優化與低碳轉型;高端管線鋼產品成功中標海底管道工程,實現此類產品首次打入重點區域市場,標志著包鋼在拓展能源基建領域又邁出關鍵一步;鍍鋅汽車鋼成功入圍國內某大型汽車制造企業供應鏈,提供關鍵車身部件用材,不斷彰顯包鋼在高端汽車鋼領域的技術優勢。北方稀土產品遠銷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以亮眼的國際市場表現持續增強外貿活力,在全球市場的知名度與影響力節節攀升。
科技創新是加快高質量發展的原動力。一季度,包鋼研發投入15.25億元,研發費用達到2.67億元,占研發投入的17.5%;申請專利352件;發布標準10項,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點燃科技引擎。
包鋼不斷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融入國家創新體系,推動科技布局與產業發展相互支撐;強產學研合作,新型科技創新體系日臻完善,今年與區內外龍頭企業、科研院所開展技術交流,推進4個院士工作站17個項目實施。包鋼推動創新平臺建設快馬加鞭,全國重點實驗室、稀土新材料技術創新中心、國家稀土功能材料創新中心的課題研究、研制標準,開發的新裝備、新產品、新材料層出不窮。承擔國家重大專項子課題3項、申報自治區各類項目34項,布局實施白云鄂博共伴生鈮礦石全鏈條重大項目,稀土新材料中試基地建設等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同步有序推進。
科技創新依靠人才,包鋼敞開懷抱、筑巢引鳳。歲末年初,集居住、學習、生活、商務等功能于一體的包鋼人才公寓落成。在包鋼黨委公布的2025年“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中,在包鋼人才公寓深化“青年愛里”陣地建設赫然在列,“引才更惜才、育才更愛才”,包鋼總是把心情表達在行動里。
不僅要栽桐引鳳,還要把吸納科研精英的赤誠之心跳動到鳳凰聚集的發達地區。近年來,包鋼大力建設“人才飛地”,讓高端人才在政策更加優惠、環境更加適宜、經濟更加豐饒、科創實力更加雄厚的中心地區和經濟帶爆發“科研小宇宙”。初春時節,包頭稀土研究院天津分院稀土醫療研發中心主任張春霞忙碌在天津寧河區苗莊鎮小捷道沽村的田間,帶領科研團隊把稀土農肥應用于西紅柿養殖,幫助農村經濟作物增產增收,進一步延伸了“稀土+農業”應用鏈,讓包鋼的科研之力釋放在草原腹地也活躍于津門海灣。
數智化、綠色化
內外兼修氣自華
3月23日,央視《新聞聯播》播出《我國鋼鐵行業加快轉型升級》,報道今年以來全國鋼鐵企業加快智能化、綠色化改造,超過八成鋼鐵企業建設起智能集控中心或開展大模型應用,推動我國鋼鐵行業轉型升級,包鋼作為典型案例登上央視。
如今,走進世界最大綠色稀土冶煉分離基地——北方稀土冶煉分公司(華美公司),極具現代化、數智化的大工業氣息撲面而來。在灼燒工段,8臺AGV運輸車穿梭其間,10臺碼垛機器人動作靈活精準,無人叉車自動避障、取貨、裝車、出庫入庫……智慧車間、黑燈產線新場景呈現在人們眼前。
不僅如此,包鋼還接連通過“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CMMM)三級”“兩化融合管理體系3A級”兩大認證,開辟了內蒙古先河,標志著包鋼數智化制造水平、技術儲備、管理效能及綜合實力等方面已躋身行業前列,向著全方位構建“智慧決策、智能生產、精益運營”的高質量智能制造生態體系邁出了重要一步。僅在一季度,包鋼數智化規劃項目開工23個,占全年項目總量的54.76%,投資占比達32.26%。
包鋼全面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年初下發2025年綠色發展工作計劃,綠色發展底線更為明晰、更加嚴格,環保意識、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今年2月,包鋼榮膺2024年度“中國鋼鐵工業清潔生產環境友好企業”榮譽稱號,標志著包鋼在清潔生產、環境保護、節能減排、資源利用等眾多方面均已位居行業先進行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早已在包鋼深入人心。
包鋼廠區綠化覆蓋率高達50.1%,在中國鋼鐵企業陣營中遙遙領先。今年計劃開展廠容治理項目36項,一季度已開工9項。節水項目建設穩步推進,碳核算體系愈發完善,碳足跡管理體系日益健全。
全面深化改革
激活發展新動能
當2025年的春風拂過鋼城大地,包鋼全面深化企業改革又踏上了新征程。一季度,包鋼全力以赴推進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各項任務,完成率達90%以上;5個專項行動任務落地見效,整合制定《包鋼(集團)公司2025年落實自治區五大任務、深入推進國企改革工作方案》,形成工作臺賬。
2025年,包鋼深化國企改革重點向優化采購管理體系、減虧治虧、優化內部資源整合、股權投資、公司治理等重點領域集中發力。初步完成采購管理辦法修訂,包鋼電子采購智慧平臺全面上線,采購工作更加陽光透明;制定集團公司2025年度股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管理更加規范;構建中長期激勵“3+2+N”體系,指導子企業精準化、多樣化實施中長期激勵,考核激勵體系愈發完善多元、富含活力。包鋼制定優化整合內部資源工作方案,“一企一策”時間表、路線圖,使責任體系更加明晰,堵點、難點問題得以更加系統的梳理。
勝利奪取首季“開門紅”,包鋼已經啟動2025全年改革發展的快進鍵,盡管行業深度調整與綠色低碳轉型雙重挑戰交織,但飽經考驗的包鋼人依然著眼機遇、信心十足,做好穩經營、調結構、提效益的大文章,向著2025年時間任務“雙過半”的下一站目標全力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