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重慶鋼鐵通過國家陸海新通道發運物資首戰告捷,當月共發運貨物8.6萬噸,完成了計劃目標。重慶鋼鐵從5月底正式啟用國家陸海新通道,從廣西防城港通過鐵路運輸直達重慶鋼鐵,較傳統江海聯運節省23天,增加了原材料供應保障通道,提升了企業競爭力。
長期以來,重慶鋼鐵面臨原料入廠物流成本高、效率受限的痛點。陸海新通道通過“海運+鐵路”的無縫銜接,特別是成功實踐“兩票制”鐵路運輸模式(防城港至王家壩),重慶鋼鐵得以繞開傳統物流環節中的擁堵和高成本區,開辟了一條經濟、穩定、可控的原料“生命線”,并直接轉化為顯著的物流成本節約,提升了整體運營效率和盈利能力。同時,多元化物流通道的建立,大大增強了重慶鋼鐵原料供應的抗風險能力和保障水平,為穩定生產、保障訂單交付提供了強有力的物流支撐。
規模化、高效率的原料運輸,要求廠內接卸能力同步提升。重慶鋼鐵物流團隊通過技術攻關和管理優化,在一個月內將集裝箱日卸載能力從試驗初期的20箱提升并穩定在100箱以上。這不僅解決了“進得來”的問題,更確保了“卸得快、用得上”,有效避免了廠內壓港,優化了料場周轉,為后續更大規模的原料輸入鋪平了道路。
此次成功實踐為重慶鋼鐵未來更廣泛地利用陸海新通道積累了寶貴經驗,建立了成熟的運作模式和協作網絡。這不僅是原料輸入的通道,未來也為重慶鋼鐵的產品出口、尤其是開拓東南亞等新興市場,探索并預留了高效、便捷的物流路徑,為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和企業綜合實力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