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特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黃淮實驗室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京聯合發布了《京津冀藍皮書:京津冀發展報告(2025)——區域高質量一體化研究》(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對京津冀非首都功能疏解、協同創新、產業、生態、城鎮體系、交通、基本公共服務高質量一體化的進展與成效進行了深入剖析。報告認為,一是非首都功能疏解成效顯著,助力京津冀高質量一體化加快推進;二是協同創新格局不斷深化,區域創新實力持續增強;三是產業協作不斷走深走實,“鏈群”建設助力產業高質量一體化;四是多節點、網格狀、全覆蓋的綜合交通網絡基本形成,交通一體化持續拓展;五是基本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持續推進,推動京津冀民生服務均等化發展;六是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綠色低碳發展不斷深化。
報告指出,京津冀三地也面臨諸多亟須解決的問題:一是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仍較為突出,資源配置不均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二是區域一體化機制尚未形成,市場化運營機制需加快建設;三是區域發展關鍵領域協同關聯度有待提升,北京輻射帶動作用亟須強化;四是非首都功能疏解壓力尚大,基礎設施支持作用仍需提升。
為推動京津冀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助力打造“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范區”,報告建議一是疏通“制度經絡”,持續深化制度型開放協同,提升區域規則、政策、標準等“軟聯通”水平;二是激活“市場穴位”,以市場化配置改革推動要素配置效率提升,加快關鍵資源開放共享;三是提升“產創韌性”,加強協同創新與產業協作共同體建設,推動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四是培育“機體氣血”,推進交通、基本公共服務及生態高質量一體化,筑牢區域高質量發展基底支撐;五是重構“空間骨架”,以現代化首都都市圈、石家莊都市圈為支撐加快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夯實高質量一體化空間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