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武鋼股份的股價報收于每股2.31元,當天晚上,公司再次發布公告就一年前啟動的150億元定向增發收購的資產進行說明,力推公司此前制定的每股3.51元的定向增發價格。
相對于行業研究員的審慎態度,武鋼股份堅信公司目前低于增發價近50%的股價是被低估的,而為了推動此次定向增發,武鋼股份此前已經通過定向增發、增加認購等多種方式給市場注入信心。
留給武鋼股份的時間不多了。9月26日,公司的定向增發計劃已經獲得證監會發審委的通過,在正式批文到手之前,武鋼股份必須要抓緊時間,如果錯過了這個機會,對于武鋼股份乃至武鋼集團而言,都損失巨大。
上市融資被阻
去年11月,武鋼股份推出150億元定向增發計劃,用于購買母公司武鋼集團旗下的4家鐵礦石公司股權,分別為武鋼礦業集團的100%股權、武鋼國際資源的100%股權、武鋼巴西90%的股權以及武鋼國貿持有的武鋼澳洲100%的股權。
按照當時截至2012年9月30日的資產評估,上述股權的估值為147.42億元,按照當時截止日期,上一年度這些資產的凈利潤為8.32億元估算,因此對應的市盈率約為18倍,而如果按照當年前9個月的凈利潤3.88億元,則對應市盈率約為29倍。
這一報告發出后,并未得到市場的認可。
長江證券行業分析師劉元瑞認為,首先是從兩年的利潤報表可以看出上述鐵礦石資產的盈利狀況實際上是下滑的,這也符合整個市場的一個形勢;此外,上述收購的資產當中,能夠實際生產的只有武鋼礦業的國內礦產和持有威拉拉鐵礦項目10%股權的武鋼澳洲兩塊資產,其他資產還基本處于探礦權階段。
而這些鐵礦資產未來想要釋放并且為上市公司貢獻利潤,就必須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用于挖掘運輸設備的采購以及必要的流動資金墊付。
通過上市的方式獲得融資被認為是最好的途徑。
事實上,在此之前武鋼國際資源旗下的香港中利聯就曾謀求赴港上市,2012年8月份,港交所當時已經受理了這一上市申請,而當時按照武鋼集團總經理鄧崎琳的要求,該公司要在2012年底前完成上市,怎料中途因股權糾紛事宜遭遇舉報,最終被港交所駁回了上市申請。
赴港上市融資未成之后,最終香港中利聯被裝入武鋼國際資源,計入到11月份公布的A股定向增發的資產包當中。
增發無路可退
2012年11月27日,非公開增發方案披露的首個交易日,武鋼股份的股價沖高回落,最終當天只上漲了5.35%,報收于每股2.56元,這一價格距離3.51元的定增價格還相差懸殊。
就在方案公布后的第三天,武鋼集團就開始在二級市場增持武鋼股份的股票,從去年的11月30日到今年的7月11日,半年多的時間當中武鋼集團先后三次總計增持了20187萬股股票,武鋼集團的持股比例也提升到了67.32%。
武鋼集團近期加碼承諾,將現金認購份額從此前的10%提升到30%,并承諾在本次收購完成后的3年內,認購此次收購的礦業資產因貶值而出現計提減值準備,那么集團公司將在武鋼股份發布年度財報之后的15個交易日以現金的形式如數補足這些計提減值準備造成的損失。
然而,武鋼集團的一系列承諾仍舊沒有換來市場的信心,截至2013年10月31日收盤時,武鋼股份的股價仍舊只有2.31元/股。
當天,公司在說明公告中再次就收購礦業資產的估值情況進行說明,聲稱以2013年3月31日為評估基準日的擬收購目標資產評估值為144.16億元,較此前的評估價值變化不大,以此確認公司所收購資產沒有出現縮水和業績下滑。
由于這一方案目前已經通過證監會發審委的審批,按照正常程序在拿到發行批文的6個月有效期內,武鋼股份可以完成此次定向增發。
而按照中企華資產評估公司在評估報告當中的說明,這份報告的基準期為2013年的3月3月31日,有效期只有一年,意味著武鋼股份如果不能夠在明年3月31日前完成定向增發,就將再次出具新的資產評估報告。
按照目前各家券商分析師對于鋼鐵行業以及上市公司的盈利預測,尚未看到有任何轉暖的跡象,而公司未來的股價也缺乏相應的業績支撐。
留給武鋼股份的時間越來越近。
如果此次發行不成功,武鋼股份需要承擔巨大的時間成本去再次申請新一輪的發行方案,而基于目前的股價和估值,武鋼股份也很難再拿出更低的發行價,因為如果調低發行價必然意味著公司要發行更多的新股,而這將危及到武鋼集團對上市公司的絕對控股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