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華菱湘潭鋼鐵集團有限公司7號中溫中壓鍋爐經過12天的改造性檢修后恢復運行,在此后的一個多月時間進行了熱效率測試,證明熱效率提高明顯,達到85%以上,為國內同類鍋爐熱效率的先進水平。而改造前的熱效率只有不到80%。這提高的5%,每年可多創效3000多萬元。
過去由于對煤氣作為二次能源的回收利用認識不足,湘鋼的煤氣顯得相當充裕用不完,只好放散。放散高的時候達到10%以上,一般情況下也有5%左右。這不僅造成資源浪費,也污染了大氣環境。隨著煤氣利用意識的增強,特別是2013年7月湘鋼13.5萬千瓦煤氣發電機組投入運行,煤氣資源出現短缺,直接影響煤氣發電機組的滿負荷運行,導致效益損失。改造前消耗高的時候,發電耗標煤700多克/千瓦時。如果熱效率不高,同樣屬于浪費,煤氣亟待實現高效利用。
湘鋼目前在役運行的中溫中壓鍋爐共有8臺,1號、5號和6號是由原來產汽能力每小時75噸的燃煤鍋爐改造為燃煤氣鍋爐,改造后的產汽能力只有每小時50噸左右;2號、7號、8號、9號、10號是產汽能力每小時135噸的燃煤氣鍋爐。從2013年第四季度開始,湘鋼動力廠提出要對中溫中壓鍋爐采取“三步走”的整改思路,對老系統的鍋爐實施提效改造。
第一步,他們充分發揮中小維修費的作用,利用日常檢修時間,依靠自有檢修力量,對鍋爐的外觀環境進行整理,恢復設備功能,包括保溫材料的修補、漏點的修復、測點的恢復等,在不需要大的投入和長的停爐時間的前提下,通過細致的工作有效改善熱能設備的運行環境,這部分工作去年11月份已經完成。
去年底,動力廠申請公司給予資金支持,公司同意借款720萬元,從今年超額發電的創效利潤中予以歸還。該廠借助這720萬元,實施了第二步提效方案。一方面,他們對蒸汽和水系統內閥門泄漏問題進行整改。整改之前,每天補充給鍋爐的軟水為2400噸左右;到今年2月整改完畢,軟水供應量下降到300噸~500噸。這說明,那多余的1000多噸水都是以高溫蒸汽或熱水的狀態跑掉了。另一方面,他們對一些調節閥門、燒嘴等進行修復或更換,使之高效運行,從而對鍋爐的控制更加精確,避免浪費。改造后,鍋爐煙氣中的CO含量大幅度降低,煤氣得到了充分的燃燒。
在進行設備功能完善的同時,該廠還積極采用新技術與新材料。他們在爐膛水冷壁表面噴刷納米吸熱材料,明顯增加水冷壁的吸熱效率。從目前已經刷涂的2號和7號鍋爐的運行情況來看,爐膛出口煙氣溫度降低了120℃~150℃,排煙溫度降低了40℃~50℃,充分說明鍋爐的吸熱效率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另外,鍋爐采用無垢運行技術,通過添加藥劑,確保水冷壁內表面不結垢,穩定鍋爐的傳熱效果。
該廠將展開第三步改造,仍然利用那720萬元的借款投資,針對湘鋼中溫中壓鍋爐的省煤器和空氣預熱器的腐蝕狀況,有計劃地進行更換,提高空氣和水的預熱效率,同時消除設備隱患,減少停爐和開爐的煤氣損失。預計第三步改造后,湘鋼現有鍋爐的運行效率將更進一步提高。目前,湘鋼的高爐、焦爐、轉爐3種煤氣均實現了零放散,真正做到了二次能源的高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