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3中國國際通用航空大會在西安落幕。本次大會實現簽約金額229億元,交易通用飛機106架。業內人士表示,航空工業的發展是以多學科、多專業的發展為基礎的,涉及到冶金工程材料、儀器儀表、機械加工、電子技術等多個產業,在一定地域內集中并形成上下游結構完整、外圍支撐有力的產業體系,是促進航空產業擴張、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的重要途徑。這也將給鋼鐵業也帶來值得期待的市場空間。
通用航空發展前景看好
目前,中國民用航空主要分為商業航空和通用航空兩類,通用航空是指以航空器進行經營性客貨運輸的商業航空之外的部分。據介紹,中國現有通用航空企業178家,在冊的通用航空飛機1610架,現有399個通用機場與臨時起降點,預計今年飛行總量接近60萬小時,比去年增長8%左右。
在航空設備器材展現場,型號各異、用途不一的多種通用飛機、直升機、輕型飛機、航空設備器材等紛紛亮相。本屆大會簽約項目共計46個,通用飛機整機制造項目和飛機交易項目占到簽約總數的40%。在這些項目中,通用飛機整機制造、維修項目9個,簽約額19.35億元;通用航空園區建設和運營項目7個,簽約額87.6億元;裝備制造項目14個,簽約額58.75億元;基礎設施項目7個,簽約額60.86億元。飛機銷售簽約項目9個,交易飛機106架,簽約額2.54億元。在交易的106架飛機中,包括山東濱奧飛機制造有限公司銷售36架,德國輕型飛機公司銷售51架,西安中聯航空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銷售6架旋翼機。在簽約的內資項目中,囊括了航空零部件制造、航空新材料、通用飛機制造、通用航空服務四大領域。
通用航空發展前景已被業界所看好。據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統計,截至今年7月31日,中國除由國家發展改革委批準的10個國家級航空航天高科技產業基地以外,已經有116個縣級及以上城市在建或計劃建設通用航空產業園區。
帶動鋼鐵業共同“飛翔”
《中國冶金報》記者了解到,近年來,中國通用航空市場不斷升溫,其發展潛力大、產業鏈條長,與此相關的工業門類多達140多個,對經濟發展起著不可忽視的拉動作用。隨著低空空域的逐步放開,通用航空將成為繼干線飛機、支線飛機之后另一個迅速崛起的朝陽產業。
機場建設方面。中國未來大量航空服務未飽和的二三線城市將成為一個龐大的增量,機場建設投資會進一步加快。
“十二五”期間,我國民航業基礎設施建設新修建機場56個,遷建機場16個,改(擴)建機場91個。這些機場建設項目大多數位于中西部地區。西部將建設分別以昆明、烏魯木齊、呼和浩特、南寧等為門戶樞紐機場的西南機場群、西北機場群、北方機場群、中南機場群。未來10年間,西部地區四大機場群將有機場102個,其中新建機場47個,占全國規劃總量的近一半。
據悉,通常機場建設每投資10億元將消耗1萬多噸鋼材。專家表示,假定“十二五”期間我國機場建設投資每年均按照2500億元~3000億元計算,則每年帶動鋼材消費250萬~300多萬噸,這其中還不包括圍欄等鋼材加工品。此外,機場建設涉及鋼筋、板材、型材和管材等品種,但機場建設不同于普通建筑,對鋼材有著更高的技術要求。相對來講,國內具有高端產品生產能力的鋼廠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省份,西部地區生產能力明顯不能滿足需求,東部資源可抓住這一機遇進行“西進”。
航空投資方面。中西部地區的航空投資熱正成為國內外知名企業的“掘金之地”,鋼鐵行業也不例外。今年年中,由昆鋼、圣乙投資、和諧通用航空三方,共同重組成立了云南和諧通用航空公司。新組建的公司中,昆鋼占股40%,其余兩家各占30%。據悉,合作的三方將計劃投入200億元,這筆資金將由合作三方按照股權比例來進行投入。照此計算,昆鋼的投入資金量在80億元左右。重組之后,云南和諧通用航空將在未來3年~5年內,把機隊數量由現在的1架擴充到10架以上。同時,還將貫通產業上下游,從事通用機場建設、航空運營業務,引進國外先進飛機制造商生產通用飛機,發展包括航空基金、飛行培訓、機務維修等在內的航空服務業。
近年來,國家先后出臺一系列促進通用航空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中國通用航空產業已迎來了加速發展的最好時期。但也要看到,目前我國通航整體產業鏈條尚未完全形成,相關政策法規和保障配套設施等還有待進一步建立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