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中國新興工業化進程中舉足輕重的鋼鐵工業,近年來陷入了一個漫長的“深度調整周期”,大部分企業都面臨很大困難。今年以來,高峰期產能超過2200萬噸的湖南華菱鋼鐵集團,在湖南省委、省政府指導下,以“三去一降一補”為切入點展開了大刀闊斧的“一攬子改革”,率先探索轉型之路,取得了生產經營企穩向好的積極成果。
業界人士指出,中國未來的發展不需要鋼鐵落后產能,但絕不意味著不需要鋼鐵工業。中國鋼鐵業未來可持續發展,要靠企業主動作為“自強、自新”,還需要國家和地方公共政策在去產能個性化支持、加快金融支持政策“落地”和支持資產重組等方面補充“洪荒能量”。
記者了解到,由于效益“斷崖下跌”,倒逼華菱鋼鐵逆境求生。
今年10月下旬,記者來到湖南華菱湘潭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在寬厚板生產車間,伴隨著升騰的蒸汽和機器的轟鳴,一塊塊通紅的鋼坯被源源不斷地加工成造船板、橋梁板。“華菱湘鋼”黨委副書記張愛兵告訴記者,今年二季度以來,板材生產線基本滿負荷。
在華菱漣源鋼鐵集團煉鋼車間,易永兵和同事們嫻熟地操作各種設備,生產現場一片繁忙。漣鋼有關人士介紹,雖然華菱在人力資源成本控制上過“緊日子”,但收入向專業技術人才和一線傾斜的格局沒有變。像易這樣的生產骨干有時月收入能超過廠領導。
“廠里不虧待我們,我們要爭口氣實現‘奮戰100天,盈利2.6億元’的目標!”煉鋼車間一位年輕的搖爐工說。
漣鋼新入職的北京科技大學博士隋亞飛,近日搬進了廠里分給他的一所“精裝大宅”。隋亞飛只要在企業服務十年,就能得到房子的產權。
在漣鋼,像隋亞飛這樣有博士學位的專業人才,除了“精裝大宅”,還有每年不低于20萬元的工資,還發5萬元安家費。
“國內鋼鐵企業就業形勢很緊,像‘華菱’這樣厚待人才的不多。”一位入職華菱的博士說,企業優厚待遇固然吸引人,而此舉背后企業的自信讓他們感到安心。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僅僅半年多以前,華菱生產經營形勢還是另一番景象。
據悉,湖南華菱鋼鐵集團是湖南省最大的省屬國企和全國鋼鐵行業十強之一,是全球最大的寬厚板生產企業、先進汽車板生產企業和世界主要無縫鋼管供應商。近年來,隨著鋼鐵行業深度調整,華菱一度陷入絕境。
“半年多以前,華菱鋼鐵效益還在‘斷崖式下跌’。”華菱鋼鐵集團副總裁陽向宏說,華菱2015年技改投資無法實現預期回報,資產負債比高達80%以上,上市公司每股虧損高達0.98元,加權凈資產收益率為-33%。
華菱得“重病”,湖南社會各界憂心忡忡。
湖南省國資部門有關人士介紹,華菱資產1200億元左右,占湖南省國資總額的1/4,牽涉其10萬職工、上下游產業超過20萬從業者的生計,還連帶20余家國有、商業、民營金融機構的債權安全和湖南金融秩序的穩定。
湖南省委、省政府對華菱集團扭虧脫困問題高度重視,決定以“三去一降一補”為切入點實施“一攬子改革”,率先探索鋼鐵企業“轉型自救”之路,解決可持續發展問題。
華菱鋼鐵集團董事長曹慧泉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說,鋼鐵業有過剩產能,但鋼鐵業不是過剩產業。“華菱”今年以來聚焦中高端產品和新興用鋼領域,在造船、海工、橋梁、高壓容器、油氣、核電、軍工等七大用鋼領域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
在華菱旗下骨干企業的生產線上,生產的鋼材源源不斷供應國內港珠澳大橋、14.7萬立方大型LNG運輸船、“新埔洋號”30.8萬載重噸VLCC運輸船、中海油981平臺、俄羅斯北極圈亞馬爾項目等高端用戶。通過技術創新,華菱高端汽車板已通過福特、大眾、沃爾沃等主機廠認證并供貨。加上降成本、降費用、去庫存、促銷售和多元化發展鋼鐵產業鏈上的新興產業等措施,華菱湘鋼、華菱漣鋼一舉扭虧并連續6個月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