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上海首單專項借款涉及的浦東新區唐鎮小灣村、暮二村等地塊城中村改造項目,屬于上海市“兩舊一村”改造重大民生工程,項目推進極為迅速:2023年12月21日該項目啟動,2024年1月即已快速實現100%居民征收簽約。據上海市住建委介紹,作為“城中村”改造示范引領案例,小灣村是上海全市少有的兼具產業和居住屬性的城中村改造項目,將探索助推區域產業發展。
從上海市整體的“兩舊一村”進展情況來看,據上海市城市更新領導小組辦公室披露的數據,2023年,上海“兩舊一村”改造提前1個月完成年度目標。其中,零星舊改完成12.3萬平方米,4084戶居民和企業受益;包括小梁薄板在內的舊住房成套改造完成29.6萬平方米,城中村改造啟動10個項目。
上海市人民政府表示,2024年,將完成12萬平方米零星舊改、31萬平方米不成套舊住房改造,啟動10個“城中村”改造項目,持續推動一批老舊工業區、商業商務區、風貌保護區更新改造。另根據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此前印發的《上海市城市更新行動方案(2023—2025年)》,到2025年,全面完成中心城區零星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基本完成小梁薄板房屋改造;實施3000萬平方米各類舊住房更高水平改造更新,完成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9000臺;中心城區周邊“城中村”改造項目全面啟動。
城中村改造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三大工程”建設之一。
2023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建設。2023年7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審議通過《關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的指導意見》,提出設立城中村改造專項借款。
此后據媒體報道,監管部門明確,納入城中村改造、保障房建設的城市擴圍,由城區常住人口超過300萬的城市分別擴圍至省會城市或城區常住人口超過200萬的城市,省會城市或城區常住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按照相關指標推算,納入城中村改造、保障房建設的城市分別擴大至52個、106個。
截至1月31日,納入城中村改造的52個城市中,廣州、南京等十余城宣布全省首筆城中村改造專項借款已在當地實施投放,其中多數為各地方省會中心;蘇州、寧波、廈門等非省會城市城中村改造專項借款響應速度較快,多個項目已開啟前期征收補償安置工作。
這一輪城中村改造,僅廣州市和成都市的第一批授信及審批額度就已經分別超過1400億元和1200億元。這筆巨額資金來自何方?
業界普遍認為,中央政策性銀行專項資金或為城中村改造資金的主要來源之一,其中,抵押補充貸款(PSL)有望成為重要渠道。
據新華財經整理統計,截至1月30日,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兩家中央政策性銀行已在全國十余個城市宣布投放城中村改造專項借款,資金主要用于項目前期工作、征收補償安置、安置住房建設以及安置住房小區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等。
具體來看,1月30日,國家開發銀行實現城中村改造專項借款首批發放90.8億元,涉及廣州、鄭州、濟南、南京、石家莊等城市近百個項目,惠及村(居)民超過10萬戶,建設安置房23.84萬套。同日,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為河北省石家莊市新華區南高基城中村改造項目發放貸款7900萬元,支持各地城中村改造;此外,農發行還在山東濟南、四川成都、湖北武漢、浙江寧波、安徽合肥、貴州貴陽實現城中村改造項目貸款投放。
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就此指出,政策性銀行的專項借款在后續償還時,償債資金來源將主要是帶方案出讓土地后的費用以及后續商品房、保障性住房銷售和物業經營收入等。
關于專項借款的資金來源,研究機構主流觀點認為,抵押補充貸款(PSL)是一個重要渠道。最新央行投放數據亦有所印證。
2023年12月,人民銀行時隔十個月再重啟PSL投放3500億元;2024年1月,人民銀行再次投放PSL1500億元。此外,人民銀行年初也披露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新增PSL 5000億元,為政策性開發性銀行發放“三大工程”建設項目貸款提供中長期低成本資金支持。
廣發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劉郁介紹,自2014年央行創設PSL這一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以來,PSL主要有兩輪顯著擴張:第一輪是2014年至2019年,五年間累計投放3.65萬億元。此后,隨著棚改退出歷史舞臺,從2020年3月起至2022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暫停PSL投放30個月。第二輪是2022年9月至11月,中國人民銀行重啟PSL投放,三個月累計投放6300億元,用于保交樓和基建項目資金支持。由此歷史經驗不難推測,此時重啟新一輪PSL工具,對于加大“三大工程”支持力度、提供中長期低成本資金意義重大。